《跨界2》书摘:共享经济的终极应用是共享私厨
共享经济的概念对互联网创业者来说并不陌生,Uber就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成功就在于将闲置的私家车与需要出行的人通过互联网串联起来。共享经济在餐饮行业同样存在,比如EatWith和我有饭等私厨分享平台。餐饮共享强调“饭局”,所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就餐,而是包含美食、社交、文化等多种元素的个性化就餐体验。通过饭局连接主人和食客来实现平台的增值与溢价。
想象一下,你素未平生的邻居中有一位精通川菜的四川老奶奶,通过互联网平台,你可以把她邀请过来为你做饭。这样看来,互联网餐饮的门槛其实很低很低,而低门槛则带来规模化。
跳出“吃饭”这个场景,人们对“吃”还有其它多样性的需求是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来实现的,比如吃到来自民间手工艺人做的当地美食手作。瞄准这个需求,对接食客与民间美食手工艺人的C2C食品电商也出现了。
未来,共享经济与私厨模式在必将在“吃”这个领域上带来巨大的变革。
当民间的美食手工艺人足够多,共享经济便能在“吃”这个领域充分运转起来,现在的餐饮和食品消费市场一定会发生变化,但这个变化能达到什么程度?又需要什么条件?
1、增量与存量
不管是私厨平台还是手工美食电商,它们都是在创造增量市场,通过降低从业门槛把更多的人带入到餐饮服务行业中来,从而把市场做大。当它们达到一定规模后,他们就有可能影响存量市场,尽管品牌连锁和高端餐饮的市场地位依然难以撼动,但却可能会威胁到大量中小餐馆。因此,这可能是一条从餐饮行业底层开始的产业链重构,包括成本结构重塑、供应链改造等。
2、场景拓展
新的供应资源会带来新的服务场景。比如盘活闲置资源的Uber,它在出租车之外创造了新的供给资源,并向其它场景延伸,包括拼车、快递、送餐等,试图构建一个以闲置私家车和自行车为运力的城市运输物流系统。
所以场景拓展也是关键:单一业态往往只能满足相对垂直细分的市场,但这些市场中的用户需求是多维的,最终能对市场造成冲击则需要从多个场景覆盖用户的需求。对于私厨市场来说共享经济 餐饮,吖咪这样的饭局平台开始像电商延伸,而觅食这样的电商平台也开始做饭局,回家吃饭从堂食向外卖过渡,妈妈的菜则表示未来也可能加入堂食。最终,平台上的一切业务形态和使用场景都将围绕供需两端的需求而展开。
3、创业者与大玩家
由于目前私厨市场的规模还很小,大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判断大众点评、饿了么、美团、甚至淘宝等大玩家暂时还不会考虑进入这个市场,这给了创业者一定的窗口期。但随着一些平台逐渐跑出规模,并聚集了大量优质私厨作为供给端时共享经济 餐饮,还是不可避免地会直面大玩家。比较可能的结果是:
对于做中高端饭局的私厨平台来说,大众点评等平台或将没有明显的优势。虽然有巨大的流量,但这些流量大多不是host所真正需要的。尤其是host与食客都需要的那种社区氛围和社交关系是大众点评们无法给予的。
对于做“一日三餐”场景的私厨平台来说,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是最大的问题。当平台上的私厨能够做到一个小餐馆的运营水平时,很可能被饿了么等平台直接挖走。另一种可能就是平台连同其大量供给端资源直接获得战略入股或被收购。所以,妈妈的菜等平台也在思考自身的差异化要怎么做,基本的思路是:强调对“人”的价值的挖掘,并在线下对“人”做更重度的服务和运营。以妈妈的菜为例,韩迪表示会在平台上选取一些有意愿和能力做个人品牌餐厅的人,帮助他们完成这个创业,平台从中占股或按营业流水分成,同时平台也会更重视厨师的个人品牌运营。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