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和机制建设
ժҪ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他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本文通过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的分析,研究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条件,从提高审计的执业素质、健全法律风险意识、强化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等六个方面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机制建设。
关键词:风险审计基本理念机制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越来越受到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下属的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三个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并从2004年12月15日开始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于2004年10月对已修订的4个新审计风险准则在全国范围内征求意见,于2005年正式发布执行。2006年初,财政部发布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建立并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有着重大现实意义。随着国内外重大审计失败事件的不断发生,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防范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加强以“人、法、技”为核心内容的基础机制建设。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认识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及其内部控制,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程度,确定剩余风险,执行额外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工作为出发点,通过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重视产生风险的每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高风险项目,使审计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克服和降低风险的过程。
审计风险防范是对审计风险系统的、全面的、连续的和及时的控制,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和效果的目的。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首先,它要求评价客户的控制环境,并鉴别会计报表重要组成,考虑到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审计目标,最后根据审计目标确定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已成为审计方法发展的国际趋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合理地扬弃了作为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基础的“无利害关系假设”,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不只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而且实事求是地对单位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共享经济财务管理,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微观、中观乃至宏观),将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资本的流动带动了审计的跨国界发展。中国审计准则从一开始就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的,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制度基础审计之外的一种方法,而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是以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为立足点制定审计战略,制定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的审计计划,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条件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过程中以风险为入手点,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整个审计过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人员必须时刻树立风险意识,增强自我的风险责任感。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种风险,从而对审计风险的态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面对,有利于更积极地对待和处理审计风险,最终达到规避和减轻风险的目的。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片面追求审计效率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增加和审计质量的下降。而审计人员追求的理想境界是高效率、高质量和低风险,风险导向审计则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它在充分认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双重性和可控性的基础上,分析、评估和控制影响审计质量的多种风险因素,甚至有时会主动接受一定程度的审计风险。这样做既可以得出满意的审计结论,又能耗费较少的审计资源,而且将审计风险降低到了审计人员可以接受的程度。同时,实现了审计的高质量、高效率和低风险。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长期以来,我国审计受管理体制、职能定位、单位领导、人员素质、法律法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足够的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从审计职业自身分析,普遍存在审计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许多人误认为审计在工作目标上没有特定要求,审计无所谓“风险”可言;或者认为审计,即使出现工作上的误差或疏漏,也无须承担“风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审计必然陷入一种被动和无所作为的困境,审计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审计人员拥有丰富的审计知识和审计经验,有必要在审计工作中制定一套有章可循的方法,建设立一套比较标准和规范的审计程序的方法,有了这个程序,审计人员就有了明确的审查线索和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可以减少不同审计人员对同一个被审计单位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对影响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多种内外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方法,不仅重视与内部控制系统直接相关的因素,而且重视各种环境因素。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估控制风险,还结合其他风险因素尤其是固有风险综合考虑,通过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以便使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风险导向审计是通过建立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量化。因此,相对于制度基础审计来说,风险导向审计的抽样技术是更完全意义上的审计抽样,更注重利用分析性测试方法,从而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三、风险导向审计的机制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就要加强审计的机制建设,制度基础审计关于控制风险的评估,意在确定内部控制的信赖程度,从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对固有风险的评估常流于空泛。而风险导向审计则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结合考虑,通过对企业环境、发展战略、历史沿革、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评估做出规避,转移、减少、接受和利用的策略,以使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因此审计工作要从制度基础审计机制向风险导向审计机制转化。
风险导向审计关注的控制制度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注册会计师借助内部控制的评估掌握应关注的风险所在,随之重点测试高风险领域以确定收集证据的数量和性质。为此要从下列六个方面强化风险导向审计的机制建设。
1、进一步提高风险导向审计的执业素质
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风险评估的各种分析方法要求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知识(包括市场、研发、生产等方面),这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是复合性人才,不但要掌握一般常用分析工具,还要接受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专业知识训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审计理论和实践经验,还要具备必需的管理学知识和经济学知识,能够运用系统的、战略的观点充分了解、分析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状况,对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报表错报风险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与评价。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懂得法律、市场、管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这对审计人员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2、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法律风险意识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很多优越性,是审计技术模式发展的方向。但由于我国独立审计事业起步较晚,在实践中,多数审计人员基本上按照内控导向模式进行审计,更有部分审计人员仍然按照账项导向审计模式操作。并且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松散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必然会遇到很多障碍。
在我国共享经济财务管理,虽然《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出台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我国关于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民事赔偿制度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已于2003年1月9日出台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该规定明确将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及其人员规定为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责任的主体。但由于该规定仍然规定了前置程序,即以行政处罚或刑事判决为前提,而且在该规定颁布后,频频传来的是原告因不符合规定中有关因果关系认定的条件而纷纷撤诉的消息,可见我国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风险仍然较小。由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前提条件就是法律风险,法律风险越高,对注册会计师的约束作用相应就越大,反之,如果法律风险低,会计师不但不会远离法律风险高的客户,而且还会对审计过程的风险不够重视,审计质量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也偏离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本意。因此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提升法律风险意识非常必要。
3、进一步强化网络化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分析性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另外,采用审计软件使统计抽样的样本更具代表性,审计抽样风险可控,为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技术支持。要推动社会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在政府、银行、协会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之间连网,实现资源共享。会计师事务所本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成功、失败审计案件介绍等信息,以不断拓展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4、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夯实制度基础
内部会计监督机制是一个单位为了保护其资产的安全,保证其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系列管理方式,包括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会计、审计诸方面分工明确、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财务管理的重点应由资金管理转向财务会计监督,进而转向以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为主形成的控制系统。通过对经济活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促使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5、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财务管理目标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知识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向高层次演化。原有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博弈平衡”的综合管理目标。同时,还要建立以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基础的盈利能力、长期偿还能力、营运能力、发展潜力等为主要指标的长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要远离财务风险,首先应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率,加快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提高主营收入。并研究以上财务指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程度,结合管理层的意见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6、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尚处于较低水平,财务管理无法从大局上对企业经营状况予以把握。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系对审计的风险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要想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做到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效率,必须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经济运作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安全。对财产的管理与记录必须分开,以形成有力的内部牵制。定期检查盘点财产,督促管理人员和记录人员保持警戒而不至于疏忽。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资金呆滞,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研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财务环境,使企业的财务活动在平稳的状态下进行,减少财务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因为财务报表是经营的反映,如果经营风险未能在报表中得到体现,则财务报表很可能失真。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四、结语
审计与审计风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审计监督制度是不断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愈复杂,审计承担的责任就越大,审计难度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防范审计风险在审计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它的潜在损失性和损失的严重性让人们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故审计风险的防范也是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而风险导向型审计不仅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加快我国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步伐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这种背景,要对我国审计风险及防范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的必然选择,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又有客观方面的,都不能忽视。审计风险的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与审计有关的各个方面入手,层层防范,环环控制。既要重视审计前的防范和控制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又要提倡审计中的严谨工作作风,形成审计人员居安思危的意识;还要坚持审计后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风险消失在萌芽之中。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各项制度逐渐走上轨道,相信我国的国家审计的风险问题终将会受到重视,对其防范和控制措施也会越来越完善。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和健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的良性化运作,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江凤娣.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问题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8).
[2]李林.财务管理及其对策选择[J].事业会计,2002,(5).
[3]袁琳,赵芳.捕捉财务危机的信号[J].新理财,2008,(7).
[4]吕杰.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改进和管理[J].大众科学,2007,(8).
[5]林钟高.财务治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M].2005.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