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方观点两极化 共享充电宝刚需下的盈利悬念
40天时间,12亿元人民币进入共享充电宝行业,而目前该行业仍面临真伪需求不明、竞争壁垒太低、盈利模式未知、技术变革后易被颠覆等方面的质疑。
备受争议的共享充电宝行业,近期正因一线投资机构和互联网巨头的眷顾而加速成长。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31日以来,共享充电宝行业宣布获得融资的企业已有Hi电、来电、街电、小电等。40天时间内有十多笔融资被披露,融资金额约12亿元人民币。
参与投资的机构中,不乏IDG资本、高瓴资本、鼎晖投资等一线基金。此外,多家互联网巨头也已入局。腾讯成为小电的战略投资方,来电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推出信用免押金服务。聚美优品宣布以3亿元人民币现金投资街电,并由陈欧出任董事长。新美大近期也曝出已成立事业部,布局共享充电宝领域。
但共享充电宝这一新兴行业,目前仍面临真伪需求不明、竞争壁垒太低、盈利模式未知、技术变革后易被颠覆等方面的质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有许多投资人在深入研究共享充电宝项目之后,仍保持观望态度。
观望者和笃定者,对共享充电宝项目的判断逻辑有哪些不同?与共享单车相比,共享充电宝真正流行起来面临哪些方面阻碍?除了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等项目也层出不穷。适宜风险投资的共享标的,应满足哪些特征?
确定的需求和不确定的未来
启明创投曾深度调研过共享充电宝类的项目,但目前并没有下手。启明创投合伙人黄佩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共享充电宝的市场需求是有的,因为人们现在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变长,手机游戏玩家和长期在外边待着的人都会有这种需求。对女生来说,自己带充电宝比较沉共享充电宝销售工作好不好做,携带不方便。对男生来说,很多出门不带包,充电宝也不好放。
“但未来会不会达到人们出门就不带充电宝,全都用共享充电宝的状态,还需要培养一段时间的用户习惯。另一方面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快充技术、无线充电技术等实现以后,人们对充电宝的依赖是会降低的,所以其中仍存在不确定性。”她说。
作为摩拜单车的投资人,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项目间的不同之处。当人们出地铁站看到单车时,就有了骑行的需求。但当人们吃饭时在餐桌看到共享充电宝,可能手机还有电,并不是需要用它的时候。
“第二,共享充电宝的网络效应没有共享单车这种模式那么明显,形成网点越多价值越大的效果。可能大柜模式的异地借还还存在网络效应,餐桌模式的共享充电宝其实是没有网络效应的。第三,共享充电宝在投放上需要B端渠道资源的支持,共享单车投放除了要跟地方政府协调外,对B端渠道依赖度并不高。”她说。
“投资人投共享充电宝的项目,在逻辑上是成立的。”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徐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第一,共享充电宝行业不存在规模化的障碍,只要有钱就能规模化。第二,用户习惯是不用培养的,很多人都有用充电宝的习惯。第三,对于多数人来说,共享经济的概念也是接受的。
但徐晨认为,如果过三四年来看,充电宝能存在多久,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无线充电技术真的被普及了,充电宝存在的价值就没那么大了。“还有一点就是,如何考核项目本身是最让我觉得困惑的。这类项目核心竞争力的壁垒很难被量化,没办法判断项目的好坏。”他说。
“我们看过一些数据,觉得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是相当频繁的,人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多,还是非常喜欢这类产品的。现在很多一线基金投进来,我觉得这也能说明很多问题。”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朱啸虎此前曾投资了滴滴、ofo等知名共享经济领域项目,他称自己经常出门不带充电宝,“带充电宝还需要拿着包,很麻烦”。此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讲起一段经历:有一次从上海坐高铁到杭州,玩王者荣耀时iPad快没电了,这让他很快意识到充电本身是高频刚需。再加上场景多样化共享充电宝销售工作好不好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谁适合做共享充电宝
朱啸虎是“小电”的投资人,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小电”已经完成三轮融资。3月31日,小电科技宣布获得由金沙江创投和王刚领投,德同资本等跟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4月10日,小电科技宣布获得近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腾讯、元璟资本领投,鼎晖、金沙江创投等跟投。5月初,小电完成3.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红杉中国和高榕资本领投,腾讯加持,鼎晖投资、元璟资本和昆仲资本等联合投资。
“互联网创业从本质上来说,没有公司的壁垒是非常高的,主要看团队产品、运营、服务方面的优势。小电团队之前做 空格 的时候我们就在保持联系,他们更早是在阿里巴巴做淘点点的业务,所做的事情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我们看好他们,觉得他们很适合做这件事。”他说。
至于很多人顾虑的技术进步风险,朱啸虎认为,短期内无线充电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很小,其中有很多的限制条件,所以技术进步并不是风险。
“小电”代表的只是共享充电宝的一种模式,即桌面固定共享。它把充电宝一般配置在KTV、餐厅等的桌面上,用户不需要交押金,坐下即可进行付费充电。
共享充电宝还有大柜和小柜两种移动共享模式,大柜模式以“来电”为代表,适用于火车站、大型会展、机场等人流密集场地。用户交押金后,可以在A点租用充电宝,B点归还。小柜模式以“街电”为代表,适用于餐厅、KTV、酒吧等场地,用户在同一地点租用和归还充电宝。
黄佩华认为,新美大的入局,或将搅动这三种模式的生存格局。新美大是餐馆等娱乐场景资源最丰富的一方,它如果自己做共享充电宝业务,小柜和桌面模式创业公司如何与之竞争是很重要的问题。毕竟一家餐厅,也不会引入太多的共享充电宝品牌。大柜模式跟小柜、桌面模式没有直接竞争,更像是自动售卖机的方式。但需要具有B端的渠道资源,才能进入商场、火车站等。
“新美大入局共享充电宝,是在已有商户流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业务叠加。其实支付宝很早就在通过芝麻信用,做充电宝、雨伞的租赁业务,这也是在增加和用户发生联系的维度。对于有资源的公司来说,做共享充电宝的项目是进一步扩大业务边界的好方式。”徐晨说。
他认为,如果初创企业纯粹靠买充电宝来做共享充电宝,将不得不进行大量重复建设的工作。而对于有资源的充电宝厂商来说,做共享充电宝业务还比较合理。
“因为现在市场上的充电宝已经基本满足了用户的普遍需求,厂商面临销售获客瓶颈。但如果做共享充电宝,又打开了充电宝的市场容量。而且它本身单体的成本足够低,对厂商来说经济压力不那么大。另外,这对充电宝厂商的品牌效应也是有加分的。”徐晨说。
什么值得共享
从共享汽车、共享办公,到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经济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它与租赁间的界限也越来越不明晰。
徐晨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共享应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一种是纯粹意义上个人物品、资产的P2P共享。平台只是信息交换者和规则制定者,它以撮合交易对接为主,也可以去做一些增值服务,比如Uber。另一种是租赁模式的共享,企业购置大量资产,以B2C的模式共享给消费者。其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神州专车,它以自有车辆和自有司机为主,将资源打包为用户提供服务。
“租赁模式的共享经济在美国没有火起来的原因在于,租赁在美国已经是很成熟的行业,很多东西都可以租。新公司想要介入这项业务,很难撬动行业中的原有巨头。而且几乎所有生产型的公司都有租赁业务,用户可以自由选择买或者租。”徐晨说。
而中国的租赁市场还没发展的很完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使用的东西不一定要拥有,所以需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很多租赁公司把价格压得很低,这也刺激了用户需求。
但什么样的共享租赁,是风险投资所青睐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投资人对此都有着自己的思考。
熊猫资本领投了摩拜单车的B轮,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此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共享。他认为,共享的第一要素是持有成本高而交易成本低。虽然自行车也就几百块钱,成本看似不是很高,但停放自行车、防止自行车被偷花费的隐形成本很高。充电宝几乎人人都有,持有成本并不高,它的使用场景比较小众。
也有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联合办公、租车租房的单价足够高,但共享单车、充电宝的单价都很低。如果用户使用服务的客单价都不到一块钱,这上面又能叠加多少增值服务呢。指望低消费档次的用户产生高收益,可行性并不高。
朱啸虎仍觉得共享充电宝是有前景的,他表示,用户每次充电要付费,这本身的商业模式就很清晰,生意不小。而且共享充电宝的用户触达时间比较长,还是很有想象空间的。“具体的想象空间如何以后再说,毕竟行业才刚刚开始。”
他还表示,适合风险投资的共享标的必须市场足够大,最好不要特别依赖于某个特殊的场景。比如共享雨伞这种非常依赖地铁出口的单一特殊场景,问题可能就比较多一些。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