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fo单车的失败,看共享经济的未来
共享经济是一场长跑,跑到最后的人,不一定是跑的最快的人。一开始就以冲刺心态奔跑的从 看共享经济,必将遭受挫败。
一年多的时间里,ofo共享单车在资本的推动下迅速扩张。这样的资本参与密度和业务扩张速度,在互联网创业领域极为罕见,用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同时也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了伏笔,正应了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那句名言:
上帝欲其死亡,必先令其疯狂。
ofo单车的弊端
ofo共享单车除了能够为我们带来便利,也带来了很多弊端。首先就是无车可用,我就经常发生过这种状况,当我需要一辆单车时,系统显示附近有零零星星十几辆单车,但是基本没有一辆是可以骑的,真是应了那句“十个ofo九个坏,还有一个骑不快”。
损坏的ofo单车
主要原因是车辆结构的损坏,比如链子掉了、车胎没气了、车座损坏等等,这反映出ofo单车本身质量的低下。与摩拜单车相比较,ofo单车为了占据市场份额,未能及时研发出更加高质量的车型。
如果说车辆损坏是ofo单车本身质量较低,那么单车被人为破坏和占有,则是加剧了ofo单车的处境,当然,这也是所有共享单车面临的严峻处境。我就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单车的解锁二维码被人为破坏,导致无法正常开锁;或者单车被人骑到私有区域停放,比如某些工厂、企业、单位的内部;最为严重的,是直接破坏车锁,把共享单车变为“私有单车”。
被人为损坏二维码的ofo单车
相较单车质量问题,我更厌恶第二种行为从 看共享经济,这种行为本质上来说是侵占。这些人“不懂”共享单车的理念,以及何谓“共享”,动着侵占共享单车为“私享”的歪脑筋,这就是缺乏公共意识。严重的说,这也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ofo单车被“私有化”
有商业模式,无盈利模式
不过从上述的ofo单车的弊端来讲,并不足以摧垮一个如此规模巨大且急速扩张的企业。ofo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他弄懂了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可以扩张,但缺乏真正的盈利模式。
有美团、滴滴等企业在前,ofo以为在企业前期凭借高额的资本投入,快速扩大规模占据市场,便能够获取源源不断的资本注入,顺理成章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甚至于上市。然而,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其迅速扩张,但由于没有有效合理的盈利模式,这样运作便使自己深陷泥沼。
ofo单车退押金困难
我们在租用共享单车的过程前,已经与共享单车平台之间签订了一个使用合同,从用户支付费用并使用共享单车开始,双方之间的租赁关系便正式结成。由此看来,ofo单车的盈利模式其实是“租赁单车”。但是每次几元钱的租赁费用相较于车子的制作费、维护费、折旧费,缺无异于杯水车薪。
ofo协议
且与美团和滴滴不同,前者是线上互联网公司,在商业成熟后才部署线下;后者是轻资产模式,自己不会购置车辆进行运输,而是提供平台给司机,在规模成型后再部署其他业务线。ofo是重资产公司,所有线下成本都要负担到自身上,必须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否则成本和盈利的损失比非常高。
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
共享经济究竟是什么
只要能充分利用商品或服务长时间闲置的特征,为用户提供便利,就可以称之为共享经济。就像共享单车,它创造了一种“我不骑的时候,任何其他人都可以骑”的新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生活用品的使用方法,这才是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特性。
然而,如今的共享平台渐趋偏离共享的本质,即使是行业巨头也不例外。比如真正崛起于闲置资源利用的共享界鼻祖优步和Airbnb,前者私人闲置车辆越来越少,后者民宿占比也是逐渐缩小。这种趋势对共享模式来讲未必是好事,因为伴随着这种改变,共享平台的业余性正在被职业性所取代,也就是谋生者代替共享者,后果有可能是一种趋向传统模式的倒退。
我们曾经为了共享经济的繁荣而惊叹,也曾为了共享经济的便利而欢呼。
如今转眼间浪潮退去,我们见证了她的满目疮痍。
共享经济的寒冬已经来临。
举报/反馈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