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布局共享经济的路径思考
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
“共享经济”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并在30余年的商业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共享经济是以分散的社会闲置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媒介将其汇聚于平台,实现“点对点”分散需求向“多对多”供需转换,从而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为核心的服务式经济。
现代共享经济主要有以下特征:基于信息技术与平台,实现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高效配置。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涌现,海量的供求关系信息得以迅速汇聚,通过互联网平台分发、匹配与增信,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再配置的精度与效率。
参与主体大众化、业务模式多元化。共享经济兼具开放性与规模效应,门槛低、易参与,供需双方越多资源配置效率越高,且参与者往往同时具备生产者、消费者、增信者、中介方等多种身份并可快速转换。同时,由于共享主客体的极度丰富,衍生出C2C、C2B、B2B2C、B2B、B2C、O2O等多元化的业务模式。
权属关系灵活,用户体验为王。与传统非买即租的模式相比,共享经济主要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灵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所有权/使用权众筹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交易平台与社交媒体赋能,参与主体身份快速切换,良好的体验可将用户迅速转换为口碑传播者与产品增信者,进而对其他消费者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移动互联网产品的部分特质,如便捷、易用、低成本等,在共享经济交易过程中,将成为用户体验的重要衡量指标。
共享经济发展空间巨大
政策层面,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明确了通过共享推动资源优化配置的指导方向。同时,国务院或相关部委陆续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等文件,
将共享经济作为促进绿色发展、新型就业的重要手段,鼓励、引导、规范共享经济健康发展,为共享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业务层面,目前共享经济已渗透出行、空间、金融等九大领域,并加速渗透更多的传统行业和细分领域。近年来,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促进了分散的供需匹配,释放了经济活力。在我国,共享经济产品与服务主要集中在劳务与知识分享、金融、交通物流、物品共享、空间分享五大领域,并出现了滴滴、宜人贷、知乎、Mobike、自如友家等一批知名企业。
市场层面,从全球看,2015年全球范围内共享经济中五大主要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869亿美元,预计这一数字将在2025年达到33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32.6%。在共享经济发展相对成熟的美国、英国和加拿
大,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均已超过40%,用户规模可观。从国内看,中国目前已经形成625亿美元的共享经济市场,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40%,至2020年共享经济规模占GDP的比例将达到10%以上,并有望出现5~10家特大平台型企业。
运营商应主动布局共享经济,分享发展红利
综上,由于现代共享经济高度依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与技术,在孕育巨大市场机遇的同时也对运营商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与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运营商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积极布局,内外兼修,获取共享经济红利。
持续构建通信行业内的共享生态
由于历史原因,通信行业内部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资源等关键要素割裂严重、共享程度低,存在大量重复建设与网间壁垒,持续推进业内共享经济诉求强烈,主要可从下四个领域入手:
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随着铁塔公司的成立,行业在铁塔建设领域由运营商间的商业竞争逐渐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选址、建站谈判与议价能力大幅提升。下一步应继续推进存量塔站资源共享乃至基站的共建共享,探索各方可接受的收益分成模式,为行业节约建设与运营成本。
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截至2016年年底,移动转售业务累计发展用户超过4300万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3%以上,苏州蜗牛、迪信通、远特通信等多家转售运营商用户超百万。通过移动转售,一方面盘活了闲置网络资源,并使运营商在不增加额外营销资源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新增超过2亿元每月的净收入(按ARPU为5元折算);另一方面,移动转售企业借此构建了业务生态圈,与主业协同发展。运营商,特别是弱势运营商,应积极推动移动转售业务,借力发展,实现虚拟网络资源与实体营销资源的置换和有效变现。
互联网网间互联互通及DCI。受制于市场竞争结构与政策管制,目前我国互联网骨干网间互联互通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用户体验,并导致企业需同时在三大运营商部署内容,增加企业负担。同时,随着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DCI(DataCenterInterconnection,数据中心互联)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将成为整合各运营商数据地产资源、提升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
积极探索面向外部市场的共享创新
运营商应基于自身优势,挖掘共享经济在垂直领域的商机。
基于网络带宽的创新产品合作。现代共享经济的一大特征是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汇聚与分发,对运营商网络带宽,特别是移动网络存在天然的依赖。在传统定向流量模式的基础上共享经济交通运营中心,运营商可面向在线房屋租赁、物品置换等对标的物品有清晰展示需求的业务领域,通过与共享经济服务商、新技术厂家三方合作,共同打造VR、全景图片、高码流视频等网络带宽需求大、场景化程度高、用户体验好的产品形式,构建差异化的服务优势。
大数据资源变现。海量实名制
用户的真实互联网及通信消费数据是运营商的核心资源,可面向以下方向实现商用:一是信用服务。在共享金融、交通、空间,特别是P2P借贷、共享单车等细分应用,基于用户互联网及通信消费等强关联数据的信用画像可以有效填补目前征信体系数据来源单一、覆盖率低等造成的信用评估盲区共享经济交通运营中心,从而有效简化服务流程、降低经营风险,如对高信用租户免押金入住酒店、给予更低的借款利率等。二是目标用户定位与精准供需匹配。共享服务与产品供需存在种类多、变化快等特点,利用大数据聚类,将供需双方资源及诉求结构化,有助于提升共享平台服务效率及用户体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车联网连接服务与平台能力开放。随着电子商务、O2O、共享单车等的飞速发展,对车辆、物流与物品的追踪、定位等连接服务需求大幅提升。运营商可灵活基于LTE-V、LPWAN等连接技术,定制场景化联网产品,如利用低功率广域网低成本、低功耗、广涵盖、可定位的特点,提供共享单车实时定位等服务。同时,通过CMP、AEP平台能力开放,给企业充分赋能,满足其多元化的连接管理、业务分析、运营监控等需求。
基于传统通信产品的共享创新。目前,三大运营商均已面向家庭等群组用户,以FMC(固移融合)1.0、2.0为契机,推出了以套餐业务量为主的传统通信业务共享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用户口碑。下一阶段,运营商可进一步推动视频、音乐、游戏等内容资源在手机、电脑、电视端的跨屏共享,深度迈向FMC3.0。同时,低频产品的共享,如国际漫游数据终端租赁等,随着出境游人员规模的快速增长(2015年已突破1亿人次),有望创造可观的市场空间。此外,以迅雷下载宝为代表的P2PCDN(内容分发网络)应用,也为互联网带宽共享提供了新的路径,但目前运营商缺乏用户级应用平台,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模式。
推进运营商内部资源的共享整合
对运营商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推进IT能力、大数据资源、用户资源和组织资源的共享,是实现内部共享经济的重要路径。
IT能力云化整合。传统CT模式下,硬件与网络功能紧耦合,加上属地化经营特质,运营商IT系统普遍存在BOM三域分割、总部与属地公司分建系统等问题,造成横纵向架构标准不统一、系统与数据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等突出矛盾,内部共享效应低。运营商应从IT资源池建设出发,推进IT能力集中化、共享化、弹性化,打造内部IT云,节省建维支出,集约、灵活、敏捷地支撑创新业务发展。
跨域、跨专业、跨业务的内部数据资源集中。以IT能力云化为基础,运营商应着手整合分散在不同IT域的网络、市场、管理、财务数据及不同专业机构掌握的创新业务数据,推动数据资源集中化,促进全业务协同发展。例如,通过基站CELL-ID、信令数据等网络域数据与用户终端型号、联网行为、分网别流量使用的匹配,判别用户终端类型、主副卡槽使用、网别权限等特征,结合基站经纬度、理论覆盖半径,精确量化用户感知的网络覆盖,从而为站址优化、室分建设等提供依据。
跨产品账户与用户资源共享。随着在移动互联网布局深入,运营商产品线逐渐向移动支付、金融、音乐、动漫、视频等数字化服务领域拓展,并成立了支付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等专业化子公司从事产品开发、推广与运营。由于各专业公司独立运作,不同业务用户、账户彼此分割,无法形成聚合优势。运营商应推动跨产品的账户与用户资源共享,打通传统号卡用户通信、互联网消费信息与其在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新业务的账户,打造一个后台、一个账户、全套服务,为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属地公司与专业公司协同整合。省分公司等属地公司作为运营商的经营主体,掌握了大部分下沉的营销与网络资源,专业化子公司则是新业务产品的运营主体,双方在产品、渠道、运营上具有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属地公司与专业公司协同机制普遍不够完善,存在职能划分不清晰、资源重复投入、分成模式不明确等问题,影响了共享效益的发挥与业务发展合力的形成。因此,梳理职能与业务流程,建立核心经营要素的协同与共享机制,是实现1+1>2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研究院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