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如何创新商业模式?
当你把共享经济模式跟猎头这个行业捆绑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发现本来很难找人,现在变得非常好找,动作非常快,而且再也不会说猎头只会拘泥于其中某一个行业。
9月5日,在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商务部国际商报社、全球万物智能产业联盟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GIEC2017全球互联网经济大会”上,BOSS聘副总经理卢景明作了有关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商业模式创新的主题演讲。创客猫受邀作为合作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及报道。
BOSS聘副总经理卢景明
我们提出这么多有关共享经济的概念,到底什么是共享经济?举例来说,我在国贸工作,每天要从我家小区到国贸来回上下班,此时,正好有位朋友跟我住在同一个小区,他的工作单位也在国贸,那么能不能捎我一段路过去?但老坐他的车不合适,得付点钱吧?于是商业模式诞生了。在这个商业模式中,看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哪怕你只给这个人一块钱,他也会做这件事,因为即使你不坐这辆车,他也会把这辆车开到国贸去,这时候增加的成本是零,但他的收入有一块钱,所以一定会干点什么事儿。
所以共享经济很重要的一点是,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比如Airbnb没有一个房间是属于他的。从供给方的性质来看能够非常简单地判断出这个模式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共享经济的模式。
对于共享经济模式来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合理的价格。比如我想叫一辆车到北京南站,如果这时候来了辆奔驰或者宝马,收的是普通出租车的价钱,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共享经济模式。但如果这时候收的是普通出租车5倍的价钱,就因为它是一辆好车,而且是专程来接你的,把你送到目的地去,这还叫共享经济吗?这已经脱离了市场的经济,我认为完全不叫共享经济模式,而是私人的专车,跟共享的定义完全相反。
有些创业者跟我说,创业前期会烧钱,只要规模一大以后,就会把钱赚回来的,这是线上的互联网的玩法。但是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共享经济作为线下的模式,假设在不烧钱的情况下这个模式是否成立?是否能够赚到钱?整个的产业链是否能够共赢?对于优步来说,司机有收入来源,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收到了佣金,这其实非常奇怪了,不是有句话叫做能量守恒吗?怎么人人都会赚钱,谁亏钱呢?
这就是共享经济的核心,他所使用的是闲置资源,本身他所挖掘到的这部分成本就是被浪费掉了,于是这个模式才可以做到人人都赚钱,如果你被挖掘的这部分东西根本不是闲置的东西,对不起,一定有一个人亏钱共享经济和人力资源服务,看这个人肯不肯亏了,如果不肯亏,那么整个产业链都断了。
共享经济模式绝对不是万能的,反过来说,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一定是碎片化的东西。碎片化意味着什么?提供的服务。比如说用户使用优步要的就是把他从一个点送到另一个点,这是基本希望,基本的意思是,不管是宝马送、奔驰送还是奥拓送,用户考虑得并不是很多,最终目的要的就是把他送过去。所以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对于用户的期望值来说应是标准的,如果不够标准是会出事儿的。
第二个是具有网络性。一个平台必须能够有这样一个性质,当我的规模扩大以后,边际成本会无限缩小。依然用优步举例子,如果平台上只有10辆车,你想想会是什么状态?同样共享单车也是这么一回事,如果全北京一共只投放了100辆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情况?你要拿着导航器定位,走好多路才能使用这辆车子,你觉得这个时候用户还会用吗?所以虽然有的人会说,共享单车占了很多车道,让整个市容看上去乱七八糟,但是这些公司想要做的就是,让你想要骑车的时候一转头就可以看到,为了使这个模式成功必须这么做。现在倒掉了的一些共享单车公司,就是因为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情况。
第三个是产品和服务的行使权唯一性。比如说一把锤子放在我家闲着也是闲着,如果邻居要用可以共享给他,但是这个锤子必须你说了算,如果这把锤子同时三个人在使用,都可以决定这把锤子借或者不借,这个事儿就不行。所以我们判断这个事儿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它的使用场景是不是具有唯一性。
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呢?互联网说的更多的是信息上的处理。什么叫信息上的处理?打个比方,我们现在用的地图软件,比如我现在想从这里到北京南站,无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都会为你规划一条非常好的路线,无论是步行还是驾车,什么样的交通工具都会帮你规划好,路上堵不堵也会告诉你。但是我人还是在这儿,即使我知道了所有可以去到那个地方的方式,只要我没有去做,人就还是在这儿。所以互联网只是给你一个信息,但不帮你去做这件事儿。而共享经济做的是线下的,他做得最大的创造性的事是可以激发供给方的创造力,因为不止一个供给方。
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商业模式创新
这些跟人力资源有什么关系?共享经济想到了交通、住房和衣食住行四大刚需,会发生什么样的画面感?其实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出发点,我为什么要干这个事儿?中国人才危机有三次,第一次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享经济和人力资源服务,那个时候非常欠缺管理人才,大家找的是勤劳人才,但发现光勤劳没有用,人人都勤劳,这时候缺的是管理公司的人。第二次人才危机是WTO时期,中国加入WTO非常典型的现象是出国潮,哪怕没有必要出国也会出国,因为那个时候非常欠缺能够和国际接轨的人才,能够懂得国外的人是怎么玩儿的以及游戏规则是什么样子的。
时至今日,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会不会还以在海外留过学或者曾经在海外工作当成非常含金量的指标呢?现在这个阶段,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比较重要呢?这就是第三次人才危机,转型和升级,不是靠钱堆起来的。
中国现在投资人非常多,不缺钱,缺的是能够善用这些钱的人,对于目前转型和升级来说最多的是技术创新和网络相关的、以及平常生活当中用到的与黑科技相关的东西。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说,就是缺科技创新人才和互联网人才。
第三次人才危机总结的话就叫:人才结构失衡。每个公司的人事部几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每天简历收得非常多,可老总一直说招不到人,其实不是招不到人,而是因为你要的人没有,你不要的人一大把一大把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公司要招一个CFO,写岗位需求的时候,你想想你会怎么写?如果是招财务总监或招一个财务经理你的需求又会是什么样的?三个需求写出来后你去看基本一样的,除了工作年限,有的十年工作年限、有的二十年工作年限,其他真的是一样的。
第二,非常难找。因为高端人才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不投简历,他们的工作主要靠猎头、朋友介绍。
第三,这是更大的难题。介绍这样人才的时候,会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手下的猎头可能资历很差,说白了,你要招一个年薪200万的人,但猎头公司基本上也就是几十万年薪,你让一个一年拿20万的人去评估一个一年要拿200万年薪的人,你觉得他的评估能力怎么样?
所以这个流程当中就会流失很多人才。于是公司老大说只有我自己亲自出马了,可是作为一个公司的老总有这么多时间吗?另外真的让你招到非常牛的人的时候,就是好事情吗?如果整个公司平均年薪20万,突然招一个200万年薪的人进来,你觉得适不适合?不一定。
大家在猎聘上都知道这样的三度人脉,即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其实就是互相联网连在一起,我这边有信息,我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平台散发出去。但是这件事情是需要有条件的,什么条件呢?这是我们碰到的问题,至少要有行业经验、人脉、管理经验等,不是个人就可以来做猎头的。
但是当我们实际去做了这件事情以后,我们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当你把共享经济模式跟猎头这个行业捆绑在一起的时候,突然发现本来很难找人,现在变得非常好找,动作非常快,而且再也不会说猎头只会拘泥于其中某一个行业。我们知道很多猎头会说我是做金融行业的,因为手下那些猎头的操盘人员就是这个行业的,换个行业完全不认识人了,如果在我这个模式下,不管我想要招一个汽车行业的高管,还是找一个金融行业的高管来做,都非常精准,对我本身业务也没有任何的影响,因为用的是闲置的资源。
文| 实习记者蒙娜 编辑| 林翠瓶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