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I注意力经济、粉丝经济、网红经济、平台经济、社群经济、分享经济、共享经济
▼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经济(the economy of attention)是指最大限度的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众的注意力,只有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才有可能成为消费者,购买这种产品,而要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视觉上的争夺,也正由此,注意力经济也称为“眼球经济”。
▼
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粘性并以口碑营销的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前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购买演唱会门票,购买周边,项目众筹,付费投票等。
现在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粉丝经济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化娱乐、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多领域,商家借助一定的平台,通过某个兴趣点聚集朋友圈、粉丝圈、给粉丝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与服务,最终转化为消费,实现盈利。
中国的粉丝经济源于2004年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粉丝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运营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粉丝社群增加粉丝粘性以促进经济行为。但粉丝经济的泡沫化发展也会使大众文化过分追求眼球效应和经济效应,从而走向浅薄化、流俗化与伪个性化。
▼
网红经济
网红即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专注而走红的人。网红经济,是指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实际上也是“粉丝经济”,或者“注意力经济”。其本质是注意力延伸出的经济行为:以用户变现为方式的直接经济(打赏、道具、付费问答等)和间接的经济行为(广告、品牌、代言等)。
网红作为注意力经济的一个重要刺激因素的作用被开发之后,“网红”本身也可以看出是一个被套路化、模式化、批量化生产的伪个性的文化商品,它有自己生产策划包装和炒作的流程,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网红经济的主要运营优势有,推广成本低、顾客忠诚度高、产品针对性强、库存压力小。网红经济扩充了经济形态,拉动了经济活力,带动了就业。
▼
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是指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平台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在平台经济发展的早期,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电商平台率先崛起,电商缩短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了中间环节,让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更廉价的商品,消费者可以通过线上与更多商家直接沟通交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伴随互联网与产业融合程度逐步加深,应用平台模式发展的产业领域日趋多元化平台逐步由一种商业现象发展为一种经济形态,进入平台经济时代,如今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和京东等大互联网公司均基于平台模式运营。
平台经济共享信息、资产、服务资源,促进行业间共享程度加深,打破了传统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竞争过度等弊端,大大提升了资产的利用效率并促进了协同创新。
▼
社群经济
所谓社群,就是基于传播媒介聚合到一起,进行信息传播、情感交流、价值共享的用户群体,比如天涯社区、豆瓣小组、百度贴吧等。社群的最大优势是沉淀用户,激活用户的参与度、信任感,以及盘活粉丝经济。因此,品牌方可以构建社群,依靠社群的优势进行商业变现。
“社群经济”是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
社群经济目前主要有三种指向,一是将社群作为服务对象或营销场所粉丝共享经济,二是挖掘粉丝社群的价值,三是集合社群成员力量来进行共同创造或经营活动,让社群成为一种生产力。而第三种指向粉丝共享经济,被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认为是社群经济更理想的目标,在这样一个方向下,具有共同目标和群体意识是社群产生共同的行动力甚至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