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共享经济的四大模式
要是因为护城河高了,容易享受到市场集中度的红利,就目前来看共享类项目的壁垒主要是投放规模,以及用户高频体验后的品牌记忆,但也有些项目属于资源排他性的,比如空间类的共享仓储,你提前抢占了这个位置,竞争对手再想进来,死活没招,安东自助仓就是这么一个案例(详情可回复“安东”,与创始人联系,仅限投资人)。
5、成本结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大的井坑,很多没有过实操的脑热玩家,容易在这里犯下自作聪明的错误,因为大家喜欢算软硬件这些明账,而很少人去关注运营成本这个深不见底的暗账,再加上烧钱成瘾、融资节奏加速、对国民人性低估等,好好一个模式因为积重难返而不得不折戟沉沙。所有,每当有人算一辆单车的投资回报周期时分享共享经济模式,我就嗤之以鼻孔,因为这样的错误曾经在网约车早期也发生过,出租车司机的第一桶金就是网约车的沉没成本,甚至分众的市值很大一部分是被这些不合理的成本结构给催起来的,只是很少人在明面上说而已。
三、推广模式
6、教育成本。有需求不等于用户就会为此买单,这里还会涉及到一个跳转成本,如果顺应习惯、解放人性中的懒惰,教育成本就会很低,另外,教育成本的降低也很依赖行业成熟度,所以,数一数该领域的竞争对手数量及市场投入规模,对判断自己行业的窗口期也有帮助,但对于一些伪需求类的项目,谈教育成本等于是推石头上山,没啥意义。
7、规模复制性。推广的速度和规模,非常依赖于“可复制单元”,这个颗粒越小越容易复制,要是带有“蒲公英属性”(自传播、落地即活、体验零损失、巧遇风口),那再好不过了,资本的钱主要用在放量上,但它对没啥传播基因的团队和产品表示无感。
四、盈利模式
8、投资回报周期。对重资产类的共享项目,大家喜欢算这个账目,因为这个数据直接关系到资产利用效率。当年虎哥投某充电宝项目时掐指一算,我靠,一个充电宝两到三个月就能回收成本,二话没说,半小时就敲定了这笔投资。所以,在关注该类项目时,你不妨也学一下虎哥算算账,一个经典的最小财务模型很值得被反复考究。
9、盈利层级。之所以把盈利层级放在最后,因为它是压轴大戏,也是被诟病最多的点,因为只要涉及到赚钱,大家就不愿意明说,而外人又喜欢猜来猜去。
比如Pony和虎哥撕逼点,本质上是盈利层级的不对等分享共享经济模式,虎哥手下的ofo走的是规模扩张路线,其盈利模式本质是纯租赁,所以它才那么在乎投资回报周期,从而牺牲了智能锁,被Pony戏谑为一个个的哑终端(ofo已经在弥补了),摩拜则不同,人家要的是短距离出行这个场景的数据,有可能是为腾讯搞人工智能做准备的,有了这些数据后,即使短期变不了现又能咋地,反正有腾讯给输血输流量,大家各取所需,挺好的。
但不管怎样,一个共享项目的成败,不是说在商业模式上跑通就代表万事顺遂了,冠军就那么一个,有时候还得靠命。甚至说,同一个项目,不同的投资人在不同阶段助力,最后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成功往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拼图,少一截儿都画不成圆。
共享经济是不是一阵风不知道,但它的确是离钱最近的赛道之一,尤其是使用即交易。另外,但凡火爆的共享项目还有个共同的商业模式,既不是toB、to C,也不是to VC,而是toBAT,因为在线上流量被BAT瓜分后,线下场景的流量入口成为BAT们忌惮的蚁穴,共享经济创业者如果不审时度势、在商业模式上布设“+BAT”的触点,会很容易被当今霸主们舍弃,就提醒到这里了。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