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分析报告
艾瑞咨询2020-04-26 21:00
作者|艾瑞 来源|艾瑞咨询(ID:iresearch-)
共享充电宝 | 研究报告
全文字数:5675字 精读时间:16分钟
核心摘要:
市场需求与内部因素驱动行业快速发展
•应急充电是刚性需求,虽然需求的触发条件很高,但是庞大的用户规模,逐步扩大的铺设范围和养成的用户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用户电量需求的增长与电池本身电量的增长间存在供需缺口,也在推动着市场扩张。
•共享充电相对稳健的现金流与双渠道流量入口地位的优势帮助行业寻找新的增长点。
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市场规模:目前租赁业务约占整体交易规模的97.2%,其次为广告收入。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业务交易规模达79.1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约为44.9%。
•供应链话语权:上游供应商分散且众多,但与高要求的运营商匹配的优质资源不多,与大厂合作有一定难度;下游优质点位入驻成本升高,话语权增强,用户习惯培养完成,行业提高收费标准。
•商业模式:分为自营模式、服务商模式与代理商模式,行业目前以前两种为主。
•盈利能力:直营模式下,2019年共享充电宝TOP4毛利率均值近25%,盈利水平较稳定。
市场格局日趋稳定,竞争加剧
•目前,无论是用户规模、设备铺设密度和广度,还是主营收入上,“三电一兽”都处于领先地位。
•竞争格局在2019年更加稳固,以租赁收入计算,2019年行业CR4高达84.9%。
•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本、产品、运营以及规模,短期内资本实力仍是最重要竞争力,运营与产品随着时间推移重要性逐渐增加。
行业窗口期尚有较长时间,下沉市场与多元变现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疫情结束后三个月行业或有明显好转,二线城市的消费市场有望更快恢复。
•电池技术未见明显突破,租赁业务的红利期与创新业务的窗口期尚有较长时间。
•5G的爆发带来更多的需求,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在2021年与2022年快速增长。
•头部企业加快向三四线城市渗透,渠道商比重或短期上升。
共享充电宝市场需求的合理性
刚性需求与潜在用户是行业发展基石
首先,用户习惯和价格接受度往往被低估。在懒人经济和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对低频应急需求,用户较少计较租赁价格和未来使用次数,因此较少考虑购买充电宝或者携带充电宝来替代应急充电服务。
此外,虽然共享充电宝的触发条件很高,但是庞大的潜在用户(截至2019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0亿户),逐步扩大的铺设范围和低线城市的拓展,带来了可观的市场空间。艾瑞咨询推测,2019年共享充电宝市场用户规模在2.5亿左右。
用电需求对共享充电宝的影响
用电焦虑持续增长,供需不平衡推动市场扩张
用电焦虑的持续增长推动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增长。2017年Q4至2019年Q4,移动互联网端用户的人均月度使用时长从73.8 小时增长至87.3小时。用户手机使用时间延长,碎片化场景增多。2019年12月移动端用户人均使用时长排名靠前的几类应用中,手机重度使用场景,如视频服务与游戏服务占据第一与第四的位置。用户对手机的依赖和重度场景的使用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手机续航能力并未见质的飞跃,公开资料中对52款热门机型的测评显示,各机型在5小时重度使用后平均剩余电量仅为33%,此外平均充满电的时间达82.7分钟,充电需求与电量供给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共享行业运营现金流分析
现金流相对稳健的共享子行业
共享充电宝行业实现盈利主要原因之一是稳健的盈利模式与现金流。对比共享经济的其他行业,共享充电宝为刚性需求,因此现金流入有保障,且由于产品成本较低,室内场景下损耗程度及维护费用较低,行业的现金流出主要在商户分成等人为因素可干预的方面。因此,市场的验证,更低的成本(此处是比较而言,共享充电宝整体运营成本后续分析)与更少的未知因素帮助行业顺利度过了2018年的资本沉寂期,行业也得以在2019年继续快速发展。
共享充电宝的流量入口地位
双渠道流量入口的地位逐渐突显
2019年,中国互联网单用户网络广告成本达714.7元/人。线上获客成本不断上升,众多品牌商、互联网巨头开始探索线下流量入口。共享充电宝由于物联网基因收割了大量的线下场景,与互联网的目标受众高度重合,正在发挥更多的引流价值。
首先,共享充电宝与优质点位可以实现双向引流,例如与连锁酒店的排他性合作,增强双方的用户粘性。此外,大机柜的屏显可以实现商场等场所和活动的营销推广。另一方面,目前多数充电宝提供免押服务,免押服务与信用挂钩,既为支付平台激活高信用的流量,又为用户提供方便。此外还有众多跨领域营销案例,例如与大IP合作定制充电宝产品来提升双方的品牌价值和好感度等。
共享充电宝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行业仍处于成熟期早期,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
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租赁交易规模达到79.1亿元,呈现141.3%的高速增长。行业对一二线市场的场景布局日趋完善,市场开始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考虑到现有的规模量级以及三四线的消费水平与较长的市场教育期,市场增速与早期相比会有所回落。但是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未来几年行业仍将保持50%-80%的高速增长趋势。
行业发展日趋成熟,商业模式得到市场验证,一二线高产区域得以覆盖,用户习惯培养成功,并且基本实现盈利。但同时,下沉市场还处于早期,尚有大量用户红利可以挖掘,并且创新业务和竞争格局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行业整体处于成熟期的早期,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聚焦共享充电宝的供应链话语权
优质点位入驻成本升高,用户习惯培养完成
下文将以运营商为中心,将产业链粗略划分为上游与下游进行具体分析。
产品的质量、数量、技术创新等方面依赖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分散且众多,因此运营商的选择非常多,但能与要求较高的运营商匹配的优质资源其实不多,因此与大厂合作尤其是独家合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从下游的商户渠道来看,铺设速度与铺设密度非常重要,因此行业对优质点位争夺较激烈,商户分成比例从最初的20%甚至免费,增长到50%左右。对运营商来说,商户渠道应该是其在供应链中话语权最弱的一环,这也是运营商越来越重视精细化运营,以避免恶性竞争的原因之一。
对于末端的消费者来说,其需求频次虽然不高,但是行业整体用户规模是上升的,并且在行业19年下半年提价后,虽然租借时长缩短,但是整体客单价进一步提升,说明用户习惯培养成功,存在一定的涨价空间。运营商对于消费者的议价权增强,一方面证实了共享充电宝市场的合理性,一方面解释了行业巨头实现盈利并持续盈利的原因。
上游:生产模式、关键部件与壁垒分析
产业链相对开放,核心技术持续优化,多采取OEM模式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多为机柜式,生产制造是硬件、软件与技术的综合,涉及物联网、云端管理等技术。产业链已经十分成熟,供应商众多且分散,因此产品端的进入壁垒不高,但仍有差异化的着力点:一是关键部件的选择与优化带来产品质量的差异,二是对供应链的把控(如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的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和成本压缩带来影响。
多数共享充电宝企业采用自主研发+OEM的生产模式,少数背靠母公司的3C产业资源自主生产,或者提出功能与价格等要求后全部ODM外包。前两者对质量和成本的把控更有优势。预计未来的优化方向是充电宝的安全性(卫生安全与信息安全),以及借还体验感的提升。
上游:产品专利之战
专利是技术壁垒与商业攻略的双重考虑,但改变格局有难度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2月,关于共享充电宝的专利纠纷案件80余起,赔偿金额一般为百万甚至千万。其中收纳充电宝的机柜设备及相关识别与租借技术为主要纠纷点(例如运输充电宝进出的技术)。专利壁垒是必要的,因为败诉的一方会被要求下架产品,代理商退出,甚至其上市被延缓,估值被影响。但另一方面,专利战耗时耗力,并且由于TMT行业产品迭代速度快,头部企业地位确立的进程更快,专利战有时间风险,通常对快速成长期的对手打击效果更明显。因此,专利是不可缺少的壁垒,但不是抢占市场有效的手段,更多要依靠资本实力、优化运营和变现增值。
下游: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分析
直营模式是行业的主流模式,行业具有重资产特性
运营模式分三种,从自营模式、服务商模式到代理商模式,三种模式下运营商的主动权递减,现金流和利润的稳定性递增。铺设速度来看,渠道商(代理商与服务商)前期可以快速打开市场获得点位,但限于资金和经验,后期的持续运营和开发市场的能力弱于直营模式,因此模式选择的关键是在维稳与规模化之间寻求平衡。行业目前以直营和服务商为主,自营团队负责开拓重要渠道,服务商则适合开拓中小商户。目前一些巨头采用代理商兼做服务商的合作模式来弥补各模式的不足。
下游:共享充电宝的营销策略分析
创意营销实现共赢
由于是低频应急性需求,用户对共享充电宝品牌的粘性不高,同时共享充电宝是一门B2B2C的生意,场景对刺激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以上两点,创意营销,尤其是场景化营销成为各家发力的重点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双方资源互换,品牌形象得到强化,实现共赢。创意营销主要分为三类:
1、基于明星、影视、IP衍生等文娱元素衍生的活动,共享充电宝运营商帮助合作方进行宣发,提供定制化产品,增强与粉丝的互动;而合作方可以为运营商及商户引流,提高品牌曝光度。
2、与品牌商的跨界合作。例如用户使用共享充电宝可以抽取礼品,运营商帮助品牌商宣传新品,自身也强化了品牌形象,拉动用户增长。
3、与商户的跨业合作。例如与连锁酒店或餐饮店的会员体系打通,解决用户异地借还的问题,同时提高双方的用户粘性。
下游:共享充电宝的渠道竞争分析
点位竞争恶化,投放效率提高
共享充电宝对线下场景的依赖性较强,因为:1. 用户品牌忠诚度低,往往选取最近的点位充电;2. 行业要保证铺设密度来满足即时性需求与借还体验感,培养市场;3. 共享充电宝是线下流量导入线上的模式,触发消费的流量全部来自线下;4. 如果突破了铺设量级的临界点,点位的使用频次会降低,因此行业倾向排他性合作。综上导致了点位竞争日趋激烈。
以商户的角度,最关注的因素仍是分成利润,且随着共享充电宝盈利,商家也有意识地提高入场费,甚至会采用招标方式。很多是关键发展期的无奈之举,但是初见端倪的低效竞争已经引起平台重视共享充电宝利润分析,也促使着各家去规避,并努力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运营商多措并举避免低效竞争,主要有:
1. 大数据分析帮助地推人员明确投放策略;
2.对地推人员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
3. 推出增值服务刺激商家合作并协作推广。
下游:共享充电宝的场景布局分析
共享充电宝场景渗透率较低,餐饮的场景渗透率较高
共享充电宝整体线下消费场景渗透率在20%-30%之间,点位的布局尚未饱和,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还有较大的开发空间。截至2019年底,餐饮场景的渗透率最高,约占50.0%,其次是休闲娱乐,包括购物场所、影院、KTV、酒吧、网吧等,约占30.0%,最后是其他类,如医院、酒店、交通枢纽等场所。随着平台资本实力和营运能力的增强,行业将从对单一门店的渗透过渡到对大型的商业综合体,连锁餐饮以及高铁酒店的布局开拓。
下游:盈利模式多元化探讨
租金收入仍是主流,发展以广告为代表的新零售场景
目前租赁收入仍然是行业最成熟占比最大的板块。但如何利用渠道复利来获得新的增长点,是行业积极探索的方向。
其中,广告收入的体量和增速是最大的,2019年达千万级别。屏显机柜可放置在人流密集的车站机场,小机柜柜体、充电宝机身以及小程序的租赁页面也可以供商家投放广告。同时,后台积累了大量的消费数据,可以帮助挖掘场景内用户的新需求,例如,异地借还时,小程序可以根据用户的位置推送不同的信息;同时大数据分析也可以赋能商家进行精准营销。
共享充电宝的盈利能力分析
直营模式毛利率均值近25%,盈利水平较稳定
直营模式下,运营商的主要成本来自设备、商户以及BD成本,对于竞争激烈的优质点位,偶尔有70%甚至100%分成的情况,此时如果运营商没有分润,损失约等于一套设备的成本,且目前这种情况较少见。2019年行业前四的毛利均值为24.85%。
代理模式下,由于运营商将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代理商,运营商只收取10%-30%的平台费用,毛利率即为10%-30%。
共享充电宝行业竞争要素分析
短期内资本实力仍是最重要竞争力,运营与产品中长期发力
行业的技术壁垒不高,商业模式可复制,想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共享充电宝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为四个方面:资源、产品、运营以及规模。资本是一切的基础,其决定了现金流的可持续性,规模化扩张的速度,以及能否度过动乱期,产品和运营是左膀右臂的角色,关键是做精做细,大到合作商的选择,小到机柜的摆放位置,无数的细节值得推敲,随着时间推移与战线拉长其作用也会愈发明显,三者最终决定了企业规模,而规模作为重要的结果型指标会反哺前三者,即吸引更多的资本,留存更多的商户,投入更多的研发。因此后期的竞争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
过程型指标与结果型指标分析
产品、运营、规模与资源互相影响,竞争是综合实力的比拼
共享充电宝的竞争格局
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加剧
目前,无论是用户规模、设备铺设密度和广度,还是主营收入上,“三电一兽”都处于领先地位,竞争格局在2019年更加稳固,以租赁收入计算,2019年行业CR4高达84.9%。打破这一平衡,有四种方式,一是差异化创新,包括技术突破;二是通过强资本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头部玩家合并;四是美团等巨头入局。
艾瑞认为,短期内四家的实力差距不足以通过前三种方式来大改竞争格局;而对于美团的入局,美团在商户资源和渠道运营上具有优势,会倒逼现有玩家进步并加快优胜劣汰进程,但是鉴于头部玩家在场景布局上积累的先发优势,以及日趋复杂化的竞争,美团仍需投入大量资本才能撬动自有的商户资源。因此市场会进一步集中,但是否一家独大还需要后续观察。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预测-严重性(1/2)
短期影响较大,旅游场景或损失最严重
2020年1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导致大量线下门店关闭,对共享充电宝影响巨大,租赁收入骤减,这一过程或许会导致中小企业加速出清。共享充电宝与线下客流量有直接关系,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显示,截至2020年2月23日,餐企客流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1.52%。此外,据商务部统计,截止2月21日,百货和购物中心的开业率仅为50%,客流量较往年下滑85%-90%,且营业时间大幅缩短。疫情对共享充电宝行业2020年第一季度的现金流带来巨大挑战。
此次疫情影响的地域与人数远甚于SARS,两次疫情的变化量级不是等同的。但SARS前后各场景消费的变化趋势对本次疫情的预测有借鉴意义。如果将共享充电宝的场景分为餐饮休闲、购物百货和外出旅游三类,从2003年的走势可以看出SARS对前两者的整年收入的影响不大,但对旅游业打击较大,且旅游业的复苏明显迟滞2-3个季度,异地出行场景不乐观。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预测-时效性(2/2)
恢复周期或早于非典,二线城市更为乐观,大概率长期向好
对比SARS与此次疫情共享充电宝利润分析,可以看出新冠疫情的生命周期明显偏短,且疫情目前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根据钟南山研究团队的推测,以及按照零增长后,再度过28天疫情结束来判断,疫情有望在四月中下旬结束(但要警惕境外输入案例)。艾瑞《疫情影响下的用户消费指数趋势报告》显示,多数与共享充电宝有关的行业在疫情结束后都将慢慢向好发展。虽然仍不能达到2019年消费水平,但在疫情3个月后均有较为明显好转(旅游业稍慢),且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恢复更快。
租赁业务红利期预测(1/2)
电池技术未见突破,充电需求缺口依然存在
艾瑞认为,对共享充电宝威胁最大的是快充技术,快充技术在商用普及程度,技术进步速度等方面的发展比较快速,但尚未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未增长,这意味着用户仍有二次充电需求,并且仍需要携带充电设备;二是大部分快充前期充电的速度仍然不够快,充到50%电量大多要30分钟左右;而极速闪充技术采用了电池串联的充电方案,导致其手机无法再用正常5V的充电器,同时对电池寿命产生影响。因此,留给共享充电宝的窗口期还有较长时间。
租赁业务红利期预测(2/2)
保守估计,创新业务窗口期5年以上
以史为鉴,4G牌照于2013年年底正式发放,因此2013年被成为4G元年。工信部数据显示,自2014年,4G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渗透率呈现爆发式增长,短短3年时间即增长至58.2%。参考3G与4G的迭代模型,可以预计5G的商用将迅速打开市场,尤其在2021年与2022年,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同时,由于颠覆性电池技术尚未出现,并且改造手机上游电池供应链的难度较大,艾瑞咨询认为,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例如疫情等事件不会反复出现),租赁业务的窗口期至少为5年,红利期至少为3年,而这段时间也是变现模式创新的最佳时期。此后即使突破性电池技术大范围商用,行业也可以因为其他盈利模式保持稳定发展。
市场扩张与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趋势
渠道进一步下沉,商业模式或有变动
下沉市场对于共享充电宝来说属于蓝海市场。艾瑞UserTracker网民行为监测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底至2019年底,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移动APP用户月度总有效时长占整体用户月度总有效时长的比例有所上升,从42.5%增长至44.4%。此外,58同镇《2019下沉市场用户调研报告》显示,下沉市场用户日均使用手机时长达5.39小时。
庞大的潜在市场会促使头部运营商加速向三四线城市渗透,由此可能会改变整体直营与渠道商的比重。第一阶段,由于需要快速打开市场,会加大渠道商的比重来占领点位;市场打开后,由于渠道商的运营能力与资金实力相对直营团队偏弱,需要成立直营团队精耕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当市场份额稳定之后,公司需要节约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实现资源最大化,此时需要把部分直营团队再转化为渠道商。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总结
行业整体还将处于乐观的高速发展阶段
通过对多种因素总结分析后,艾瑞认为,2020年及之后的五年,行业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仍是租赁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疫情等因素加快中小企业出清,竞争格局进一步明朗,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第二阶段重点在创新业务的培育结果验收,关系到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总体来看,行业还将处于乐观的高速发展阶段。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