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牧坊崔渐为:小门店大连锁如何迅速扩张
上大学的时候,他知道了自己未来的理想是去做生意,决定去上MBA 。他想,既然我要去上MBA,我就要去上最好的。工作三年以后,崔渐为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在光华管理学院的第二年,崔渐为到了一家意大利投资公司实习。在这家看上去相对较小的公司里崔渐为能够直面老板,他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我们知道,企业不论大小都是一个平台,上司对下属的影响其实是最大的。如果碰到一个有很多层级的企业,能学到的东西其实是有限的。崔渐为大学毕业以后到一个大国企里面工作,对那种环境有了清晰的了解也产生了非常强的抗拒心理,他懂得大型的外企里其实环境也是一样的。这位意大利公司老板对崔渐为的影响和帮助是非常巨大的,他从这个老板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意大利有了深入的了解。崔渐为从2006年进入这家公司到2011年创业之前一直待在这家公司里,他一路成长为首席投资代表。
拔剑出鞘创伟业
在这个过程中小门店,崔渐为接触到一个项目——一家在意大利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冰激凌公司。这家企业当时在北京开了好几家店,都是使用古老家族传承式的方式经营。我们知道,全世界做冰激凌最好的地方就在意大利,崔渐为他们公司想把这么好的项目带到中国来。公司收购了这家意大利企业,这么大的市场结合一款如此好的产品非常有想象空间。
崔渐为主要是负责整合项目,在这个过程中他接触到一些意大利最顶尖的冰激凌大师、原料和设备的供应商,并对这个行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公司请了一个意大利的冰激凌大师做顾问,这名顾问是典型的意大利匠人,他做了一辈子冰激凌,做出来的冰激凌获得了欧盟金奖。崔渐为从他身上看到了意大利传统手工匠人对自己那门手艺的热爱和对天然食物的敬畏之心。一百多天时间,他和这位大师形影不离。他们开发了很多独特口味,也把崔渐为带成了冰激凌专家。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大师总在潜移默化地跟崔渐为讲冰激凌的深层次逻辑和窍门。老匠人做完冰激凌之后,会把设备清洗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感觉意犹未尽,没有结尾。
慢慢地,崔渐为对冰激凌产生了热爱。这完全是无意识的。他每天吃,就像吃正常食物一样是营养很均衡、很健康的。反观国内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当时的崔渐为没有想到自己会创业去做冰激凌,他是做并购和金融产业的。后来总结时,崔渐为觉得这样的工作其实并不接地气,他们关注的是销售额、利润和市场规模。对于企业经营的具体细节其实并不关心,不会愿意很深入地进入一个企业去了解也没有那种精力去做深入了解。
2010年,他们参加了冰激凌行业盛会。完成之后,中国食品工业报对崔渐为做了一个专访,专访的内容让人感到无比震撼!在专访中,崔渐为讲述了整个中国冰激凌行业如何走上了一个歪门邪道,大家不是在研究食材、不是研究如何把冰激凌做得更好,而是去研究添加剂。
整个国内的冰激凌情况就是工业冰激凌肆无忌惮横行而且没有真正的具有匠心的人去打磨产品。崔渐为在这次专访中说,只有对食材的尊重才是对健康的尊重,大家其实都有健康意识,但什么是健康的冰激凌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
那一次采访之后,崔渐为感觉意大利冰激凌企业其实并不太适合做连锁发展,也没有任何一个意大利冰激凌品牌做成了全球连锁。意大利冰激凌企业骨子里更多的是奔放和自由的性格,连锁企业是很严谨和重复性较高的。意大利人愿意做创造性事物而不是喜欢去重复。
那个项目进展得并不顺利,在结束项目之前,崔渐为和这位意大利冰激凌老先生做了一个长谈。老先生说,你在这个行业有这么多年的积累,你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冰激凌品牌呢?其实,崔渐为的心并不安分,他知道自己一定会去创业,但是一直没有一个合适的项目。当老先生说这番话的时候,崔渐为真的动心了。
当时的场景,有点像罗永浩在一个演讲里说:“我一个人来到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立在那里。”罗永浩站在人文与科技的十字路口小门店,乔布斯死去了,全世界没有人扛智能手机的大旗,老罗应该站出来做这件事情。崔渐为觉得中国冰激凌行业,他看不到有人在很用心地做好这件事情。一个这么大的市场,行业本身这么落后,恰巧,崔渐为又对意大利冰激凌这么了解!他觉得自己应该去做好这件事情,不管是从行业还是自己创业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一个行业的救赎
2011年年初, 崔渐为在北京语言大学食堂3层的一个特别不起眼的角落里开始做自己的第一家冰激凌店——鲜果会。崔渐为背负着大家的期望开始创业。其实,他是完全可以从比较大的动静开始,他也能拿到投资。崔渐为以前意大利公司的老板对他的创业特别支持,这家公司就是做投资的。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尽管他接触了很多年,但当真正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和当年高高在上去做估值是完全不一样的。
刚开始没有服务员,就是夫妻两人从最基础的点点滴滴开始做。早上四五点钟去水果市场批发水果,一辆轿车还是新的也不管了,用来运水果。八九点回到店里开始准备,一天的工作结束基本上在晚上十点之后,回家一般都是十一二点,每天都是这样重复。
崔渐为是一个特别能够弯得下腰的人,他并不觉得这件事情低三下四或者和他的学历、工作经验不符合,半点类似的想法都没有。从创业第一天开始, 他就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当他们做到第三个月的时候,鲜果会这家店就火了。在崔渐为接手这家店之前,这家店的营业额是300多元一天。3个月以后,鲜果会就做到了3000多元一天。
崔渐为非常享受自己创业的过程,每一天都很充实,当时他做的很多市场营销活动也非常有意思。他们和顾客打成一片,每天和顾客讲应该吃什么样的冰激凌以及背后的一些故事,很多顾客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崔渐为喜欢与大家分享自己创业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创业的经验,他还经常去做创业分享,好几个学生在他的影响下真的去创业了。
崔渐为说,在第一线做事的乐趣和现在已经有不少店、手底下很多员工,自己作为老板需要做一些更宏观的事情这样的乐趣完全不一样,这也是在不同成长阶段必然会有的不同经历和感受。意大利手工冰激凌实际上是硬冰激凌,但是其实整体销售情况并不好,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品牌做的是软冰激凌,软冰激凌是典型的工业化冰激凌。他想先从市场接受度更高的软冰激凌开始,但又不愿意采用市面上普遍的工业化方案。于是创新性地以意大利冰激凌的核心理念开始了他的第一个软冰激凌品牌鲜果会。鲜果会的冰激凌里面的水果味都是用新鲜水果做的,不用任何果酱香精——这是他在北京语言大学第一家店所做的事情。
崔渐为自己配料、自己在店里完成整个制作过程。他的客人吃到这样的冰激凌能感受到明显的区别,很清爽很天然的味道一点也不腻。完全靠产品去说话、去建立口碑,很快就火起来了。崔渐为在北京六所大学都开了自己的冰激凌品牌店——鲜果会,每一家都非常火。踏踏实实经营了两三年,他们在高校站稳了脚跟。在整个过程中,崔渐为一直在思考和琢磨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冰激凌什么时候会出来。因为当时的软冰激凌,只是他的过渡性一个产品。2015年有一天,崔渐为灵感爆发,想明白了很多事情,然后有了现在的野人牧坊——他心目中理想的冰激凌品牌。
结语:中国国内当下就是受美式冰激凌的影响,跨国集团的影响力是巨大的,通过资本、广告、营销带动整个行业的风向标。一开始,中国冰激凌一穷二白,美国企业推广工业化冰激凌,于是大家都是向着那个方向走可以帮你写爆款文案的AI系统,这可以说是走上了一条歪门邪道甚至导致都忽略了真正好的冰激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甚至都没有人提出不一样的声音~!崔渐为说,我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一件真正代表趋势和前景的事情!他到底做了什么不一样的事情?为何会在行业内引发如此巨大的反响?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期餐饮O2O之道沙龙现场的精彩解析!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