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别闹了,只是戴着“共享”大帽子的共享经济们!

一时间,共享经济们又成了风口,热闹非凡。

但是,这一次,我们可能碰到了假的共享经济。

你这个只谈创新的老钱啊,你是不是在说愚人节笑话,逗我们玩呢?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波共享经济的本质,并不是“共享”,共享只是它们戴着的一顶大帽子而已。

个人用户把私人物品拿出来与不相识的人共享,比如爱彼迎Airbnb,这个是国际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标准c2c模式,但在我们这里不存在,即便存在,也是处于灰色或黑色地带,不予讨论。我们这里的是,一个商家(运营方),把自己的服务设施,提供给消费者使用,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不以占有为目的的使用”,这个就是所谓的“共享”的模式。

但这个共享模式不是在很久很久之前就存在了嘛?!

大街小巷的餐厅、宾馆、电影院、飞机、火车、巴士与出租车,不都是由所有消费者在共享的嘛!

甚至更久远一些的,大街小巷中的录像带租赁店、连环画租赁店,等等等等,都是共享经济啊!(想念以前的美好时光啊!)

如果今天的这一波共享经济,其本质也还是“共享”的话,那么这几十年来的商业形态变迁共享经济弊初,有什么进步与分别呢?!

我们说,当然有进步、有分别,而且有很大的进步和分别!

首先,我们必须郑重声明一下结论要点,这一波共享经济的形式是“共享”,但从用户角度来看的本质却是“Snap化”,就是:轻简快、方便顺手、随心随意、想干就干、自由了。

我们举共享单车的例子。在共享单车之前,已经有了城市公共租赁自行车,其实质也是“不以占有为目的的使用”,就是共享的模式。那么共享单车与公共租赁自行车的本质差异在哪儿?

之前的公共租赁自行车,使用者首次使用前还是要到指定的地点共享经济弊初,进行注册登记、开设账号(绑定银行卡和缴纳卡内押金),如果要注销和退款的话,也要重复来这么一次。烦不烦、累不累?而且有些地方还要本地身份证或居住证,就是无形中抬高了门槛。普通用户想要参与共享(其实是自助化租赁),并不容易啊!

更重要的是,使用者每一次使用公共租赁自行车,必须到指定的地方(停车桩)取车,然后必须还到停车桩,如果属于热点时间或热点地方,很可能就无车可取,或者没有停车桩位可以还车,这辆车就暂时“属于你”了。整个过程中有一股无形的心理压力,让使用者不能无忧无虑的想用就用。

不要小看了以上这些因素,以上海市的数据说话。发展到2017年3月,全市的共享单车桩位8万个,约21万注册用户,规模够大了吧。但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共享单车同期的投放量就达到了约50万辆,而注册用户约500万人,看看,一下子如同开闸放水,又譬如井喷,一个巨大的市场瞬间被释放出来,相比之下,之前也是“共享经济”的公共租赁自行车只是毛毛雨、开胃菜而已。中国几个一线城市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所以,与公共租赁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的本质,还只是“共享”而已吗?显然不能这么简单的说!共享特性依旧存在,但是说起本质嘛,不能体现的是共性,而要体现关键的、实质性的差异。

总结来说,这一波共享单车的创新本质是:把之前公共租赁自行车(包括私人自有自行车)的一些弊端,包括门槛啊、麻烦啊、心理负担啊、受到的束缚啊、花费的金钱啊,等等这些因素,给一下子几乎彻底消除了,让我们这些更广大的普通用户(城市白领与年轻人),可以想用就用、用完即弃、无忧无虑了:手机上自助注册、交押金(或赎回押金),扫一扫用车或自助用车,到了目的地后停好车即算还车,在手机上扣款或有活动免费骑,等等。

从创新方法论的角度来抽象总结,这就是:把更广大边缘用户群的、长期处于压抑中的刚需,通过消除压抑刚需的几个基本因素(三座大山被推翻了),给释放出来了,然后让更广大的用户们,以更简单、更方便和更便宜的方式,想用就用、自由了,这就创造了一个之前看不见、现在涌现出来的大蓝海。

这才是这一波共享单车的商业本质,也是从用户角度来看的创新价值所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互联网)技术手段、产品设计和体验模式的创新,让更多的普通用户们,可以Snap化地满足一个长期存在的刚需了。

Snap化,就是这一波共享经济的本质,背后是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条件,背后是必不可少的资本追捧,背后是中国本土的人口聚合特点,背后是通过群体共享而不是个体独占的经济形式,等等等等。

所以,这一波共享经济的创新项目们,你们Get到了吗,“共享”只是你们戴着的帽子而已,是一个很早以前就存在的装饰品,是响亮鲜明的Slogan,是形式和手段,但并不是本质。本质是成功或失败的决定因素:是否让更广大的用户群,以更加Snap化的方式,来满足一个之前存在、尚处于压抑中的刚需。而不是Snap化的方式的话,那么即使产品和服务已经出现了,但刚需还将继续被压抑而沉睡中。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想用就用、用完即弃,无忧无虑、自由了。这就是Snap化!重要的事情值得再说一遍!

推而广之,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创新大时代滚滚潮流的底层本质,正是这个Snap化!抓住了它,也就才能抓住创新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