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时代的职业跨界(二):斜杠青年
互联网浪潮之下,新兴产业不断衍生,传统企业组织模式被解构,自由职业者大规模发展,不少人开启了“跨界”尝试,有的酒店服务员成为流水线工人,有的卖房小哥干起了快递,有的城市白领做起了网络主播……。这些人在自我介绍中会用斜杠来区分不同职业,例如,尼古拉斯·赵四,演员/制片人/亚洲舞王,于是“斜杠(Slash)”便成为了他们的代名词。
其实,“斜杠青年”并非中国特有,而是一个舶来品。《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其书籍《双重职业》中这样定义这一人群:他们不满足单一职业和身份的束缚,而是选择一种能够拥有多重职业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有调查显示,目前全国斜杠青年规模已突破8000万人,高学历青年成为“斜杠”领跑人群。这让各种“斜杠”成为当今时代新潮流的标志之一。数字化管理师、付费咨询师等新兴职业也“C位出道”。
斜杠青年为何会出现,并在青年人群中流行开来?首先,从时代背景看,随着人类进入后工业时代,服务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大规模生产让位于个人价值创造,人才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部分。由于经济组织方式变化,人的创造力也越来越依靠个体的自主和自我驱动状态。时代的变化驱动着社会开放和发展。这一代年轻人不再局限于上一辈人强调的稳定,他们的思想更开放,更渴望创新、渴望自由,更加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自主、多元、有趣、独立……这些特质让斜杠青年,在这个不断改革体制和强调创新的时代,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他们表现出了这个时代的新特征,是值得肯定的社会变化。其次,移动互联掀起的共享经济浪潮下催生的各类新职业的不断涌现,折射社会新发展。尤其是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调整,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新职业出现。新技术的推动,必然会带来职业的兴替。这本身也符合职业发展规律。在当前,不少科技产品都在逐渐取代单纯劳动力,其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我们在积极拥抱新职业的同时,更要为新职业的良性发展扫清障碍。毕竟,新职业属于新事物,其发展要受到传统职业和传统就业理念的影响。然而,理应与之相适应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还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这需要根据新职业的特点进行及时完善。从政府和社会角度来说共享经济组织,对“斜杠青年”也要多加关注。如今,我国一些领域已经在进行有益探索。比如,鼓励事业单位及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支持公立医院的医生实行“多点执业”等,这些良好的政策引导,让职场业态更为灵活。要让“斜杠青年”成为一种广为人们所知的职场业态,政府层面需进行更多顶层设计,出台更多具体的政策依据、职业分类标准及评价规范,尊重职业特点,理顺职业与专业的关系,让新职业有长远发展,打破过去秉持的“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思维僵化模式,让越来越多的的斜杠青年、括号青年等新兴职业者能够得到市场的多元评价鼓励,进而给社会带来积极的人才发展导向共享经济组织,为新职业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我们倡导的人才评价的“分辨率”才会得到实质性提高。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