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营销四大法则
的,都是独立的。每个人每一天都是在独立地为自己工作,从这个角度而言,人人都是企业家。在共享经济时代来临以后,“让人人都是企业家”这句话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在未来的几年当中,在互联网的这个链接点上,某一个人一年可能获取的收入比过去领导一家一百人的公司会更多。
在共享经济时代,一个有效的、简单的平台会释放优秀的个人能量,会让他的利益最大化。所有共享经济会把每一个人的才华、每一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贡献放大到极致。但是我相信经济学里另外一句话依然没有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付出是肯定要有回报的,即使今天不是以金钱来回报,明天会以无形资产来回报。这是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我们所有的束缚的个人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共享经济模式被解放了。
人人共享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通过平台来增强他们的力量,个人被赋予企业所拥有的力量。但很多情况下,他们的贡献能得到尊重。在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一直被教导着要珍视一份稳定的工作及其所有的相关利益,而忽视自由事业以及收入来源的单一。共享经济要求我们珍视经济机构、学习能力、自主性以及做出特别贡献的能力,但与此同时,共享经济淡化了人们在工作当中需要的压力以及稳定工作所带来的福利和保护。如今,我们置身其中的组织体系形成了保护员工的规则和系统,这是过去工业经济循序发展所直接带来的结果。如果想加快创新速度,人人共享要成为人人选择的主结构。创新不仅来源于一个平台上出现更多的想法,同时也来源于这些想法的多样性,这非常重要。多样化能让人人共享的公司以更低的成本参与到定制化、本地化和专业化的进程当中,而没有大众支持的公司要实现这一切将会困难。
当过剩产能、共享平台和人人参与三者相结合时,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个体的重要性和本地化为共享平台提供了另外一个致胜的优势:灵活性。在人人共享的结构当中,我们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致性和质量,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特殊的服务。人们开心,往往是源于不同以往的合作,正是那些美丽的不同之处让人们感到欢愉。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一些指向个人或小公司的案例中,他们在共享平台发展的部分动力是金钱,但并不仅仅是为了金钱。人人共享整合了个人和企业的最佳能力,其实质就是高效利用每种资源和每一个利益相关者。工业革命以攻克难题时,最终双方的合作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成果甚至奇迹。
共享营销让稀缺变富足,让盈余变现。在今天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人人共享的组织可以创造出富足的社会。我们通过利用已有资源或闲置资源,可以实现指数级的财富增长。
人人共享重新书写了价值创造的法则,推动工业化社会成为共享经济社会。共享资源会带来最高的效率,共享知识会带来最伟大的创新。坚持一天共享不算什么,坚持一年共享也不算什么,能坚持数十年如一日的共享所获得的资源是无法想象的。
传统经济发展所基于的理念是:财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囤聚资产再将其售卖累积起来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明专利、版权、商业机密证书、保密条例。这样做的结果就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可以被充分利用的产能严重过剩了。人人共享正在使我们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不断消失的工作岗位、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以及日益严重的资源稀缺问题给出准确的答案。今天依靠燃烧化学燃料作为消费基础的工业经济即将封顶,依靠共享、开放和连接而发展起来的共享经济将逐渐繁荣。
法则二:互利(Mutual benefit)
共享营销的买卖双方互惠互利,彼此可以共享推广对方的产品获取推广收益,可以共享消费对方的产品享受返利优惠,可以共享销售对方的产品获取销售收益。
商业的本质就是互利,有利益才有买卖。互利互惠原则是指在推销过程中,推销员要以交易能为双方都带来较大的利益或者能够为双方都减少损失为出发点,不能从事伤害一方或给一方带来损失的推销活动。要知道,顾客之所以进行购买,就在于交易后得到的利益大于或等于他所付出的代价。因此,推销人员在推销活动中要设法满足自己和顾客双方所追逐的目标,实现'互利'是培养长久顾客之计,是顾客不断购买的基础和条件,也是取得顾客口碑的基础和条件。要成为受欢迎、被期待的推销人员,就必须设法为顾客提供利益,也就是设法使顾客从购买中得到其预期的好处。
所谓生意,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商家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而顾客是想花钱买最有价值的商品,但这其中双方都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销售者只有提供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一定要和消费者互利双赢,物美价廉客户才会重复消费,对于客户来说,这样的优惠即是自己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产品,卖家销售量多了,从而获得可持续利润,买家也觉得自己赚了,买卖双方都觉得赢了。
当今市场不是买方市场或卖方市场独大、做营销一定是一个互利双赢的过程。一个企业要成功,必须抓住两点:产品和客户。产品离开了客户就失去了价值,客户离开了产品就难以满足需求。所有的企业都希望更有效率的开展产品营销活动,并与顾客一起达到双赢。销售就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让双方各取所需,彼此感到满意,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就是一种艺术了。所以,'销售'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艺术'。
营销学这样认为:双赢是成双的,对于客户与企业来说,应是客户先赢企业后赢;对于员工与企业之间来说,应是员工先赢企业后赢。双赢强调的是双方的利益兼顾,即所谓的“赢者不全赢共享模式的营销策略,输者不全输”。这是营销中经常用的一种理论。多数人的所谓的双赢就是大家都有好处,至少不会变得更坏。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也是协作经济,是社会化专业协作的大生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运作中,竞争与协作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共享营销的“互利双赢”其实很简单:将买方和卖方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荣辱共存。“双赢”就是指“消费者”和“商家”所达到的一种平衡关系。共享营销立足于双赢。自己赚了钱,顾客买到了想要的产品,得到了高于预期的服务体验,这就是双赢。互利双赢会带来顾客重复的购买,会带来顾客的口碑,甚至是帮助企业带来更多的顾客。双赢意味着销售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它立足于客户的长期价值和整体价值。
互利是双方达成交易的基础。在商品交易中,买卖双方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双方共同的利益和好处是交易的支撑点,只有在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利益时,才有可能自觉地去实现交易。
互利能增强推销人员的工作信心。因为社会的成见,推销人员或多或少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障碍,就是对自己的工作信心不足,总是担心顾客可能对他的态度不满意,怕留给顾客惟利是图、欺骗的印象。产生这种心态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或者没有遵循互利的原则,或者没有认识到交易的互利互惠性。推销人员应该认识到,由于自己的劳动,当顾客付出金钱时,获得了一份美好的生活。从这种意义来说,推销人员是顾客生活的导师。如此有意义的工作,获得利润和报酬是理所当然的。
互利能形成良好的交易气氛。由于买卖双方各自的立场和利益不同,双方的对立情绪总是存在的。其实,顾客对推销人员的敌对情绪,是因为不能确知自己将会获得的利益。所以,推销人员要以稳定、乐观的情绪,耐心、细致的态度,把交易能为顾客带来的利益告知对方。
互利有利于业务的发展。互利互惠的交易,不但能使新顾客发展成为老顾客,长久地保持业务关系,而且顾客还会不断地以自己的影响带来新的顾客,使你的业务日益发展,事业蒸蒸日上。
互利是商品交易的一项基本原则,但在具体执行中没有明确的利益分割点。双方利益的分配,也并非是简单的一分为二。优秀的推销人员,总能够使顾客的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又能使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因而推销人员和顾客的利益并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
法则三:对等(Reciprocity)
共享营销是一个对等交换的自由市场。共享营销参与各方是点对点的对等合作关系,没有上下线之分,没有消费限制和强制任务,无需作出任何出售或购买活动,买卖双方完全是基于自由交换,平等自愿。
对等即同等,平等。人类就是一个对等交换的世界。对等交易指的是参与到营销方式当中的买方和卖方都处在一种平等的地位,进行平等的交易。
自由市场是一种对等交易行为,狭义的市场是人们进行商品交易获取经济收益的地方。而广义的市场包括所有可供人们进行自由交易以获取收益的地方。经济学家之间虽然存在大量的分歧,但对一个观点却有着广泛的共识,这个观点就是:约束条件下,基于自愿的交易必定可以改善交易双方的状况,为交易双方提供收益。这个观点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之一。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个“收益”必定是主观的。换句话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要通过交易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人们通过交易要获得的是自己心目中的最大收益。因此,可以区分两种交易:商业交易和非商业交易。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交易是商业交易,而以其他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则是非商业交易。非商业交易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一般都不表现为经济利益的交换,但这些仍然属于交易。从中不难发现存在于双方之间的对称关系。
第一,在交换过程中,市场主体中的任何一方并不是用暴力去占有对方的商品,而是互相承认对方是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商品中去的平等的人。谁都不能用暴力占有他人的财产,每个人都是自愿地处分各自的财产。作为交换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他们之间看不出任何差别,更看不出对立,甚至连丝毫的差异也没有。如果说交换过程中有什么强制因素的话,那么,这种强制因素也只能从主体双方需要的自然判别上来解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平等乃是市场主体自由和自主性的基础。在以契约关系为特征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主体的自由本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商品交换作为意志关系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乃是一种蕴含着市场主体的自由和权利要求的意志关系。在交换过程中,主体互相承认对方是所有者,是把自己的意志渗透到商品中去的人。因此,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人的法律因素以及其中包含的自由的因素。实际上,契约关系是市场主体的意志自由的载体。在契约关系中,当事人双方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立存在及其价值,对自己的行为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条件下自由地加以选择,懂得这种选择的内容和意义。只有交换主体拥有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选择的自由共享模式的营销策略,并且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交换意愿,成为相互离异的、独立的主体,商品交换才能得以发生。市场主体的意志自由,造成了市场交换行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市场的巨大优越性是它允许广泛的多样性的存在。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主体行为自由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增加与丰裕。
第二,任何一个商品卖方都想办法卖高价,它有一个底线价就是自己的成本,而买方有一个底线就是自己的购买力,这两个价有一个差,卖方的底线成本价比较低,买方出的价比较高,这个买卖就做成了。这样,一个交易做成以后,商品是房子也好或者是别的也好,从成本价提高到买方出的价,这个物就提高了它的价值,这就是物尽其用。物尽其用怎么做到呢?就是提高它的价值,任何一个买卖都在提高一个物的价值。同时,任何一个买卖一定是双方同意的,卖方认为很值,我卖了一个好价钱,买方也觉得非常的值,我买了一个便宜的东西,这两个价格差在中间有一个成交价,这个成交价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所以双方同意用这个价格把这个东西转手,这就是说交换创造了财富。但是,这一点过去我们认识不到,说交换不创造财富,一个香蕉换一个苹果,交换以前一个香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还是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怎么会创造财富呢?这就是传统的经济学得来的,交换不创造财富。现在经济学不这么说,现在经济学认为每个交换都创造财富,条件就是平等自愿。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用强制的手段从农民手里低价买地,这不创造财富,不是平等自愿的,如果政府跟农民是平等自愿的商量把地买了,这是创造财富,两方面都赚。整个社会由于平等自愿的交换生产力提高了,社会财富也就增加了。
张俊良先生,在2012年就曾提出“对等慈善”理念——大量的人或企业,在道德约束条件下,人们基于全人类的幸福事业,彼此协作、自愿的非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非商业交易),完成有价值的交换,必定可以改善交易双方的状况,为交易双方获得的是自己心目中最大收益。
那些通常被认为完全是单方面奉献的慈善事业,其实仍然是一种交易。假如慈善行为只是为了单纯的奉献,“只求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人们在捐资行善时为何还要那么在意善款的去向呢?为何还要尽可能选择诚实可信的慈善机构呢?对此的解释只能是,人们捐资行善的行为实际上是在用金钱换取某种收益,虽然这种收益肯定不是经济收益。换句话说,和商业交易一样,慈善事业对接受一方,也就是交易的另一方,也实施了某种约束。事实上,即使是街上的乞丐,当他接受了某人的施舍以后,也受到了约束。至少,为了确保这个人以及其他人会继续给他施舍,他一定不会对施舍者恶语相向。这看来完全是单方面的奉献其实仍然是一种对等交易。
法则四:协同(Synergy)
共享营销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协同世界”,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消费协同、销售协同、推广协同等。
协同,大自然构成的奥秘。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协同现象在宇宙间一切领域中都普遍存在,没有协同,人类就不能生存,生产就不能发展,社会就不能前进。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的结果使个体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间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即为协同性。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木是木,两木是林,三木是森,只有一片森林才能改变空气质量,才能抵御风暴灾难。一人是人,两人是从,三人是众,只有众人才有强大的能量,凝聚在一起才是团队。一只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不仅要人多还要心齐,人心齐,泰山移。
协同是营销的奥秘。同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一样,商业界也存在着自己独特的生态系统,企业必须找准各自在事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协同合作以便获取竞争优势。共享营销的协同则充分释放了买卖双方的消费需求、销售能力和客户资源,通过协同消费、协同销售、协同推广,从而达到1+1>2的营销效果。良好的协同能使个体潜能发挥到最大,个体与个体相加,产生巨大的团体效应。
共享营销的协同是共享销售渠道、目标消费群、宣传媒介等来换取买卖双方共赢的市场效果。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之间、用户之间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协同共建、共享各种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营销效率。共享营销的协同可在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通过共同分担营销费用,协同进行招商推广,渠道建设,产品促销等方面的营销活动,以达到共享营销资源,促进企业共同发展。共享营销的协同也可在一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共赢。共享营销的协同还可在一个共享商业系统内,用户之间协同消费、协同销售、协同推广,彼此相互借力,彼此共享对方的经济红利。
例如:媒介共享营销
媒介共享营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媒体或媒体与其他企业为增强竞争优势,在营销渠道、客户资源、促销手段、品牌塑造等方面开展协同合作、资源共享,以达到增加受众、降低营销费用、扩大传播效果、提升品牌影响力的营销效果。
在媒介竞争中,当媒介自身内容、品牌差异性不够或根本无法形成差异性时,共享营销的“协同”不失为赢得竞争优势的创造性手段。媒介共享营销的作用实现媒介双方共享经济效益。媒介生产能力的扩大,媒介产品数量的增加,单个媒介产品的成本会不断降低,倍增加工能力不会倍增其成本,其利润会不断增加。一方面,媒介的协同,从量上来看,扩大了营销的阵营,增大了媒介的营销规模;另一方面,媒介现有资源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会浪费资源和丧失竞争优势,倍增其服务不会倍增其成本,能够实现双方共享经济效益。
比如,报纸发行来说,多家报纸自办其发行网络,渠道重复建设,队伍庞大,人力资源成本高,且产品单一,如果只负责集团自己报纸的发行,资源就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多家报纸媒介一起协同销售、协同推广,则会大大降低彼此的营销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