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美媒:中国引领共享经济未来 向世界展示如何分享

参考消息网5月21日报道 美媒称,对于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初创企业而言,这几个月实在是太棒了,或许好得过了头。共享单车行业是出现的第一只“独角兽”,让手机用户共享电池的企业近几周也至少融资1.5亿美元(约合10亿人民币)。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9日报道,与此同时,一家初创企业最近宣布,预计今年要在广州共享至少50万把雨伞,而嘉兴一家篮球共享企业则在官方媒体获得正面报道。考虑到宣传力度之大,这些企业无疑会顺利获得融资。

报道称,人们很容易去嘲笑这样的企业。但是在资金被浪费、企业合并又破产的大环境下,共享模式在中国比在几乎其他任何地方看起来都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本土的汽车共享和房屋共享企业是在这个十年之初出现的,即在优步公司和爱彼迎公司在美国创立不久后。这个行业此后繁荣发展:根据中国政府的数字,2016年,有6亿中国人参与了这一行业,交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约合3.4万亿人民币),比2015年上升103%。

报道称,这样的数字吸引了投资者:中国共享企业去年的融资额接近250亿美元(约合1720亿人民币)。这个行业的发展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汽车和房屋:近几个月来,共享单车在中国已成为风险资本最关注——也是最充满泡沫——的目标。在中国许多经济领域正在减速甚至陷入停滞之际,政府预计,中国的共享经济到2020年时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10%的份额。

报道分析,三方面因素证明这种乐观看法是有道理的。

首先是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国的千禧一代是拉动这个国家举世瞩目的电子商务行业,以及从这一行业发展而来的共享经济的力量。许多中国年轻人不愿意把钱花在买车甚至是买手机电池上,而是更喜欢把钱节省下来,用在像旅游这样的生活方式上,或者去培养自己的初创企业。与此同时,中国的老年人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网,因此要靠子女和孙辈在经济上给予支援。而且他们自己对之前条件更为艰苦的时期记忆犹新。意料之中的是,他们生来就更为节俭,这就让共享资产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第二个因素是迅速改变的中国消费特征。对产品安全的怀疑、不断上涨的房价、照顾年迈父母的责任带来的压力,这一切使中国的中产阶级对应该如何消费变得更有判断力。这大大推动了从大众市场产品向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转变,而这具有双重作用。首先,比方说原本要拿来买汽车的钱因为拼车而省了下来,这些钱就可以用来买优质产品。其次,分享能获得优质的体验,例如通过度假时使用他人分享的高品质住宅而获得优质体验。有趣的是,伴随这一趋势的是,基于电商的二手商品交易(这实际上是长期分享业务)大幅增长,此类商品包括古驰手提包等奢侈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消费者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及苹果公司的ApplePay等移动支付系统大力支持。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的金额是美国的50倍以上。如今老年人对共享经济的看法,看到中国消费者在支付终端前摇晃手机或通过扫描二维码完成交易是极寻常的事。在许多情况下交易金额极小,比如中国的共享单车每30分钟只需0.07至0.14美分(5角至1元人民币)。难怪一些投资者认为共享雨伞服务或许可行。

报道称,这种很好的氛围意味着全球共享行业中的很多创新都将在中国诞生,而不是美国的硅谷。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将孕育出它自己的、以手机APP为基础的共享经济。中国将成为教会全世界该如何分享的老师。

央广TMT沙龙——“共享经济”篇现场。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5月19日,由央广网和摩拜单车联合主办的央广TMT沙龙——“共享经济”篇在北京举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会上预测,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和需求的进一步挖掘,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农业、教育和养老四个领域或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张新红认为,共享经济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一种智能化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包括空间分享、产品分享、职业技能分享、劳务分享、资金分享、生产能力分享等六大领域,共享经济在创造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共享经济”本指闲置资源的共享,但在发展中,却造成了部分产能增加的现象。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表示,“去年大概讨论最多的就是共享经济是不是去伪存量的,是不是做出新‘蛋糕’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业态都在非常活跃地生长,不断发展出新增量,也有新的商业模式。”

在小猪短租副总裁潘采夫看来,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怪状:一是当共享经济成为风口时,很多投资人出现了“扎堆效应”;二是共享经济稍显急躁,违反自然规律或者是人性规律的现象出现。所以共享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监管引导,也离不开企业的自律和行业的公约建设。

摩拜单车战略副总裁朱轶波说,为了解决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难题,摩拜单车与商场、写字楼合作设立了推荐停车点,并设立智能停车点,对规范停车的用户给予鼓励。“智能停车点现在在全国各地都在铺开,希望在2017年建成几万个停车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完)

央广网北京5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当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共享经济”概念时,就已经有旅馆和酒店,让远道而来只作短暂停留的人们不用花钱买房也可以有一个休憩的场所。而今,从网约车、房屋共享、闲置物品交换平台到当下火爆的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的概念正在从方方面面渗透人们的生活,通过更加合理的资源再分配,为人们的生活省钱、省力,带来便利。

随着“共享”的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更多创新模式被人们开发出来。比如在广州地铁的广州塔、大学城北等6个地铁站,出现了共享雨伞的相关设备,用户只要通过微信登录,绑定个人头像和昵称,微信支付押金即可进行租伞还伞。这项服务的创业团队叫做“魔力伞”,已在广州6个地铁站投了1000多把雨伞,虽然这种雨伞租赁业务前期投入巨大,但未来希望通过引入商家赞助来盈利。

共享充电宝瞄准了“低头族”出门在外手机没电的痛点,已经在各大城市走红。有不少资本也看到商机,频繁布局。据公开数据统计,从3月31日到4月10日10天时间5笔融资超20家机构入局,融资金额逼近3亿元。

除此之外,还陆陆续续出现共享篮球、共享KTV、共享健身房等各种共享形式。对于这些新生业态,一些用户表示欢迎认为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痛点”问题,但也有声音认为某些共享领域缺乏技术壁垒,存在准入门槛低、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韦褔祥针对共享充电宝提出质疑,他认为这从技术和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不可行,一方面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免费充电,带一条数据线就可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从科技角度讲,有的企业已经在研发超长带电时间电池,共享充电宝可能没有长期需求。

的确,当前无线充电技术在发展,5月1日,苹果新专利“双频天线的无线充电和通信系统”就通过了美国专利局审核,该系统可以利用wifi为移动设备充电。快充技术也不甘为人后,“充电五分钟,刷手机一天”可能不再是梦。同时,电池容量也在不断扩充,一天一充发展到2天一充,再到7天一充是进步的规律。在新科技的发展之下,充电宝以后会不会消失都是问题更不用说共享充电宝了。

让人们把目光投向海外。在海外,“共享经济”是否也像国内一样大行其道?“共享”的概念在国外有怎样的发展过程,前景是否被看好?又有哪些国内还没有出现的“共享”创意可以供借鉴参考呢?

首先把目光投向俄罗斯。俄罗斯近几年已成为共享经济初创企业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许多俄罗斯人已经开始与陌生人共享公寓和汽车以寻求额外收入,但造成这种社会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卢布大幅贬值,让俄罗斯经济陷入至少6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工资水平的下降以及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老百姓实在负担不起过去的消费水平,而共享经济的出现恰好成为当前较好地维持生活且又省钱的工具而已,老百姓自己对于共享经济的热情并不高涨。

据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除了共享房、车以及办公空间等传统业务之外,俄罗斯创业者和资本也是国际风投圈的活跃参与者。2015年3月,一名俄罗斯姑娘想在美国买俄罗斯出产药品,但代购实在麻烦。因为受到共享经济的启发,她便与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了一个让用户互相代购、送货的手机软件。这软件的使用流程非常简单,购物者只需要在平台上发布购物需求信息,然后即将前往购物者所在城市的旅行者会进行竞价,最后购物者选择最优报价确定交易老年人对共享经济的看法,再设置安全支付保障后,购物者与旅行者就可以在约定的公共场所进行交货。这一方面让旅行者化身为代购,实现旅行赚钱两不误,另一方面为购物者提供更多选择,帮他们买到个性化的独特商品。以共享经济的形式解决了全球物流费用的问题。该初创公司已获得融资450万美元,在东南亚、南美、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气非常高。在过去一年中,俄罗斯共享房屋业务已经增长一倍多,但该业务负责人称,俄罗斯人其实非常重视自己的独立性,特别是经历共用厨房和浴室的苏联时代后,拥有自己的公寓或汽车是地位的终极象征,这种观念更是深入人心。从民众心理角度看,俄罗斯人对共享经济的喜爱并不存在真正的热爱,而仅仅是因为省钱。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俄罗斯人还是会选择住豪华酒店、使用计程车、去高级餐馆和购买奢侈品等传统消费模式。

再把目光转向德国。德国人非常注重隐私,很看重自己的私人空间。对于一些与自己生活紧密相关的东西一般很难与别人共享,就连小朋友在幼儿园学会的最重要的三个词都是“我”、“我的”和“不”。但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也免不了有一些领域需要选择共享来为自己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他们又是怎样进行“共享”,从而同时满足保护个人隐私和便利日常需求双重要求的呢?

德国观察员薛成俊表示,德国人物权观非常强,物权概念非常明确,但是在生活当中也有共享,比如混居公寓,尤其是大学生为了省钱通常会和别人合租房子,这个时候除了自己卧室以外,厨房和卫生间都是共享或者共用。在很多大学生宿舍也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前提也是在确立物权以及义务划分的基础之上。有些上班族出于各种原因会与别人拼车,相互搭载。这些年悄然兴起的图书共享,在一些城市的街头安放着用钢铁和玻璃制作的特制书柜,人们可以将自己认为不错的书籍或者不再需要的书籍放在里面,与其他人共享,不需要借书手续,不需要押金,也没有归还日期,完全靠个人自觉。在德国也有所谓的共享自行车,其实是德国铁路公司放置的一些带有该公司标志的收费自行车,但是由于德国城市公交发达加上德国城市道路拥挤缺少自行车道以及偷车现象严重,德国窃贼偷自行车比较独特,不是卸个轮子就是拆个车座或者是车架,上锁完全没有用。而且德国严重缺乏摄像监控措施,所以像共享单车一类的资源共享在德国并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

最后看澳大利亚。在2015年一项统计当中,有多于三分之二的澳大利亚人希望通过共享经济赚一点外快。比较普遍的自然是共享租房或者是租车,但也有一些澳大利亚比较特别的共享经济方式。目前发展最为红火的两种共享经济,一是流行于学生间的共享课本,二是流行于老年人间的共享购物。

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由于澳大利亚的课本价格非常贵,而且很多这类书籍往往使用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再也不会回头看,一本动辄几十甚至上百澳币的课本让很多学生觉得价格上有点吃不消,于是一家澳大利亚在线教育公司应运而生。这家公司是一群澳大利亚学生创办的,只有学生本身才会真正体会到每个学期开学时,面对着教授的书单去买书时对价格的无奈。一开始他们提供课本租赁的方式解决教材太贵问题,一本书的成本分摊到几届租书学生头上,自然租赁费用就低了,之后他们又把学生和老师的课堂笔记作为线上资源提供出来,业务也逐渐地扩大。而澳大利亚另一个比较红火的共享经济的产品是个共享购物网站,名字叫做“分享着购买它”。这个网站本身不提供任何的商品购买,但是它提供一个平台供大家在网站上配对,从而合在一起买东西大家一起用。比如在网站上比较热门的配对产品包括2~4个人一起买一辆房车、买一个摩托艇或者是买一艘游艇等。很多老年人挺喜欢上这个网站的,由于一个人买一艘游艇价格上划不来,而且也不可能驾着游艇天天出海,所以他们通过网站迅速配对,寻找大家住的比较近而且需求类似的人合在一起买。一般这类分享产品大多数属于度假性产品,房车、游艇一类,这并不属于人们天天需要的刚性需求,也只有这样大家错开时间分享使用才不会有过多纠纷,而这个分享配对购买网站本身也不会进行产品销售,主要是依靠注册会员盈利。

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实习记者王小婷)5月19日,由央广网和摩拜单车联合主办的央广TMT沙龙——“共享经济”篇在京举办。沙龙以“新产业·新模式·新生活”为主题,对共享经济发展的难点和机遇进行了深入剖析。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唐涯,摩拜单车战略副总裁朱轶波,小猪短租副总裁潘采夫,星星充电私人充电业务总经理朱建忠,腾讯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孟昭莉以及央广新媒体副总经理许巍出席此次沙龙并发表主题讲话。

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

张新红表示,共享经济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之上的、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一种智能化的资源配置方式。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参与总人数达6亿之多。过去一年,共享经济提供服务者人数是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000万人,实现就业新增总量1300多万,融资逆势增长,全年融资额1710元,同比增长了173%。

同时他也表示,如今共享经济政策取向开始变得明朗化,“从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中央高层出台的一些重大的方针政策都开始明确的表示要支持发展分享经济,《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一直到2025年要始终发挥作用,为我们分享经济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红利。另一方面,共享经济要走向协同监管,政府与第三方组织、与第四方组织和各参与组织一起打造一个新的监管体系”。

张新红预测,随着未来政策的进一步明朗和需求的进一步挖掘,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40%的高速增长,制造业、农业、教育和养老四个领域或将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

共享经济:从解构到重塑

唐涯教授从经济和历史的角度阐释了共享经济爆发的基础,指出共享经济产生的前提是拥有成本远远大于分享的管理成本,互联网的出现降低了触达成本和管理成本,从而推动共享行为最终走向大规模化的共享经济。

朱轶波从技术成熟、配套商业体系流程和对用户的教育三大条件阐述了决定摩拜单车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摩拜单车自2016年4月22日在上海投放第一辆摩拜单车到目前已经有超过四百万的摩拜智能单车在运作,单车日产量超过了十万辆,摩拜自造车要求自行车必须拥有四年的寿命,并为此引用古刹技术,做好智能,保证质量。

如今,摩拜单车在全国的骑行总距离已经超过了25亿公里,相当于为全球节约了54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45亿微克的PM2.5排放,降低25%的小汽车出行次数,降低53%的黑摩的使用量,改进了城市,节约了城市空间。

共享经济有“怪状”

“共享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怪状。”潘采夫表示,共享经济起到了去库存、盘活就业、灵活就业的作用,推动了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推动了社会交往结构的进步。但是,当共享经济成为风口时,很多投资人出现了“扎堆效应”;同时,共享经济稍显急躁,违反自然规律或者是人性规律的现象出现。他强调,共享经济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监管引导,也离不开企业的自律和行业的公约建设。

朱建忠提出,目前在全国管理的公共充电桩已经有三万多根,使用率不足30%,私人充电桩的安装率不足40% 而私人充电桩有75%的时间是空闲的,私人充电桩共享的潜能巨大。

随着共享单车在互联网市场上成为“爆款”,一大波口号响亮的“共享xx”如雨后春笋般涌入我们的视线。共享单车的成功让共享经济这个概念被人们熟知,也让投资者趋之若鹜。共享充电宝就是近日备受瞩目的新热点。

单车vs充电宝,共享不是你想就能享

共享单车“引爆”各大城市出行的成功秘诀,难以被共享充电宝简单复制。自行车的体积和重量让其不具备便携属性,即使是最小的可折叠自行车,也无法轻松随身携带。共享单车直击需求点,想用即用,用完只要放在路边即可等待下一位使用者的到来。相比之前一直无法推开的城市公共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解决了必须到指定地点取车、还车的弊端,节约了时间,增加了自由。

相比之下,充电宝大多尺寸轻巧,便携属性强,背包甚至口袋都可以作为充电宝的存放空间,其低廉的价格又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直接购买。固定式的共享充电宝会让使用者失去自由行动的便利,可移动式的共享充电宝又增加了“还”的难度,终究难以两全其美,更不必细说手机等设备的电池电量逐渐扩容,快充技术、光伏充电技术的普及未来可能对共享充电宝带来的冲击。

警惕资本逐利带来的安全风险

既然局外人都能轻松看到共享充电宝困难重重的发展前景,为何还有大量资本争先恐后涌入其中。也许,他们所看重的是短期内的火爆与盈利,还有更加紧迫的市场占有率和用户数。

那么,谁又来为盲目求快的跟风投资买单。这种情况下,最应该警惕的恰恰是共享充电宝的目标消费者。目前已经有共享充电宝迫使用户必须在手机连接充电宝后点击才可正常充电,而互联网时代几乎每部手机的应用软件都会绑定账户和密码,这其中的安全风险不言而喻。而央视315晚会上已经曝光过公共场所的手机充电桩也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向用户手机植入病毒应用,从而获取用户信息,盗取用户钱财的问题。

共享经济,美好的初衷不该被滥用

共享经济以其弱化“拥有权”,强调“使用权”的本质为人们向往环保、便捷生活方式的积极理念提供了更多可能。但我们也应理智地看到,共享经济并不是没有边界的万能招牌,很多打着共享经济行事的“新生”行业,并不符合共享经济的本来初衷。

共享经济的初衷很美好,但是美好不应该被滥用。如果仅仅强调“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那么酒店、餐厅、出租车又算不算共享经济?一些跟风者为了搭上共享经济的顺风车,过度美化原本不属于共享经济的商业领域。而盲目跟风的“共享式创业”只会在潮水退去后惨淡收场,被共享过度美化的租赁、众筹和募捐换汤不换药的“小聪明”也只会成为闹剧。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联网行业,烧钱大战没有赢家,而创业、投资绝不是仅依靠有激情和蹭热度就能获得成功,理智看待市场中炙手可热的“爆款”产品,回归理性才能征服挑战。

丁慎毅

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模式已变味,成为变种的租赁经济,却还以新生事物的名分要求享受政府的宽容和优惠,对此监管部门要密切注意。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那么,这些共享产品都靠谱吗?他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这些产品开始慢慢有些离谱了,不少偏离了真正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较早进入市场的网约车还是以个人不能充分利用的私家车和时间来与人共享,还算共享经济模式。但是从共享单车开始,所谓的共享产品便逐渐偏离共享模式的轨道。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并非民间闲置的资源,而是使用新资源生产制造的,市民并非互助式使用,而是通过交押金并支付使用费方式,这看起来更像租赁经济。之后的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模式都如出一辙。尽管有些服务目前都可以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服务项目中找到,芝麻信用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赁。但免押金的毕竟是极少数,与其他众多需要交押金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商家真正关注的共享,是民众不太在乎的几百元的“闲置”资金,商家真正做的不是共享经济而是金融经济,靠打金融政策的擦边球来谋取利润。这与传统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已经不是一个套路。这种共享模式更多地只是强调便利性,甚至为此不惜给公共秩序带来麻烦。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模式已变味,成为变种的租赁经济,却还以新生事物的名分要求享受政府的宽容和优惠,对此监管部门要密切注意。近日,多地政府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办法,多地明确了共享单车的限停、禁停范围。这或许就是一个信号:共享经济不是万能标签,要货真价实。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这种变味的共享泛滥之后,过多的APP下载和押金支付,对民众来说反而成了一种麻烦,更可能对一些公益性的共享活动形成损害,甚至影响到政府部门某些公共服务的质量。变味的共享经济如果不回到真正的共享模式中,就会离真正的共享经济渐行渐远,而这样的经济注定走不远。

相比而言,互联网的二手交易渐热,反而更具共享精神。《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在巨大潜在市场的诱惑下,腾讯联合58旗下的转转、阿里旗下的闲鱼等,都在闲置二手交易领域加大力度布局。看似不起眼的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们争夺的新高地。当然这同样需要有效的引导和强力的监管,如此才能避免共享经济变味,才能真正发挥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