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共享店铺 > 正文内容

危机中,共享经济迎来“送命题”:如何规避对线下人流的强依赖?

wxianyue3年前 (2021-10-16)共享店铺471

1.

疫情肉眼可见的进入“后半程”,关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思考开始多了起来。

最近看到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是,这场疫情是对企业“抗压能力”的一次测试,它挑战的是过去十几年经济大环境一片向好、风口企业高杠杆式发展的“思维惯性”。

的确,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用烧钱换流量、用亏本换未来的互联网打法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把大量企业打回原形,各种行业开始放风表示“迎来了最大危机”。

过去我们认为的强大是什么?家底丰厚、抗压能力强。但现在,那些在各自领域都号称强大的西贝、老乡鸡、新潮传媒、OFO、小电科技、大搜车们,在危机发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然开启了各种自保模式。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

大如苹果、阿里等都做好了业绩下滑的准备,还在巨头之路上挣扎的各类企业自然要特别审慎地考虑接下来几个月缺少现金流该怎么办。

只是,过去的这些年我们都见惯了在风口上奔跑就能持续收割韭菜,谁也没有想到大环境的考验来的那么突然。

而相比于线下实体经济的一片愁云惨雾,广义上的互联网行业其实受疫情的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君不见在大量餐饮门店、制造工厂还在为开工时间、复工后的人员管控担忧时,互联网行业早早就刮起了一阵远程办公风潮。

从干活的角度来说,互联网公司员工已经切身体会到了“在家办公比去办公室还要累个好几倍”的感觉了,这从侧面烘托了互联网经济的现实抗压能力。

对于大多数对线下业务没有那么依赖的互联网项目而言,它们很幸运,甚至在某些领域,它们还可以因这场疫情而因祸得福。比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社交、游戏以及电商——如果不是受到物流能力限制的话。

但需要指出的是,有一个互联网领域却与危机之下仍在持续对外表明“缺人”姿态的互联网行业格格不入,它就是近年来被认为是“死而不僵”、不时会再掀风浪的共享经济。

对了,此处的共享经济并不是指前一段时间大火的“共享员工”。

因为共享员工只是在危急时刻大企业为了降低损失、缓解人力紧缺而采取的一种临时性措施而已,它既不能独立创造价值,也无法长期存在下去。

鉴于近期开始有人把共享员工这类企业间“报团取暖”的方式当成是“黑天鹅”催生下的新机会,我们得明确指出:

一旦正常的工作秩序恢复,共享员工将随即消散。毕竟,员工共享这件事在正常的经济秩序下,就相当于身兼多企业职位,这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很难推行。

于是,这里所说的共享经济,就是这些年大家所熟悉的共享出行、共享办公、共享空间、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们。

在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把共享经济体划分到互联网行业中去审视是理所当然的。

这也难怪,几乎所有的共享经济企业们,像滴滴出行、Uber、Wework、Airbnb、摩拜单车、OFO、“三电一兽”们都把互联网媒介属性当成自己的核心特色,作为“科技公司”,它们代表的是互联网“平台”整合现实社会资源的力量。

但在线下物流、线下商铺、线下人流受到严格管控的这段时间,人们在感慨大量共享经济企业遭遇“当头一棒”的同时,也把目光集中在了它们的“传统”行业属性。

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现实是,目前核心的共享经济体都是基于“实物共享平台”才能创造出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共享经济的繁荣与否并不依赖于线上,而是完全依赖于线下实体、线下人流的繁荣。

而对于一个完全依赖于线下的行业来说,它的成功与否本质上与传统行业无异。

据此,当我们褪去滴滴出行、Uber、Wework、Airbnb、摩拜单车、OFO、“三电一兽”们自我包装后的“科技”属性之后才发现,原来再强大的资本、大数据、AI加持都只是锦上添花之物,一旦线下人流退散,共享经济就会沦为没有订单的“危险品”。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众共享经济企业在近几年时间里褪去光环、被资本抛弃、以致于在这场疫情中再次传出大量共享经济公司遭遇“史上最大危机”的消息。

前有经济大环境下行时,资本退潮对共享经济的影响;而现在,为期一个月的线下商铺、线下人流退散更是揭开了共享经济的“底裤”:

在商业模式上,共享经济本质上与家对门的传统餐馆无异,一旦没有人流,那么它们就将迎来致命打击,旷日持久构建起来的互联网流量平台根本没有独立变现的能力。

不得不说,这对水分一直颇大的共享经济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没有这场疫情,它们还会继续沉浸在互联网与科技属性的高溢价中自我高潮、高杠杆扩张。

而有了这场疫情,它们终于可以沉下心来思考传统行业中关于现金流、盈利的基本命题,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像个正儿八经的传统企业一样,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规避对线下人流的强依赖。

餐馆们做大之后,向地产与互联网领域“捞金”,这是比较常规的“规避对线下人流强依赖”的考量;而共享经济做大之后,它们同样也要直面餐馆式的考量。

你看,一直披着互联网大旗的共享经济们就这样跟接地气的餐饮企业们画上了等号。

2.

共享经济正在遭遇一场什么样的危机?

鉴于大量共享经济创业公司从前几年开始就已经不声不响地死掉了,我们可以从头部企业的近期动态来一探究竟。

先来看看早已成功“上岸”的滴滴出行。

按照最新的说法,滴滴出行至今尚未实现盈利,近六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达到了390亿元人民币。当然,这对目前已经在共享出行领域占据“寡头”地位的滴滴来说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只是随着美团系、垂直出行平台的持续竞争与崛起,滴滴出行真的就能够稳稳地在之后实现盈利“收割”吗?这一点随着滴滴平台口碑问题、外部竞争对手的持续涌入正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

而这场疫情明显又将对滴滴在本年度的营收造成直接的影响。

疫情期间出行需求大幅降低,疫情之后出行需求何时能恢复正常水平又不能确定,再加上巨额的公司运营与人力成本、企业方面在疫情期间要做的大量保障性支出,很明显,滴滴出行至少在这一季度的财报将非常难看。

而这一段时间里,会不会又有竞争对手实现更高层次的行业地位越级?并不是没有可能,在疫情之痛的持续影响下,用户可能此后会更加关注共享出行的安全、隐私、舒适等,这对于以规模取胜的滴滴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前一段时间,有媒体曝出小米、滴滴、美团、360等三百家企业因疫情影响寻求574亿贷款的消息。在这份名单中,滴滴出行因为出行业务遭到“病毒爆发的严重影响”,向银行寻求五千万的贷款支持。

这从侧面也显示了滴滴出行目前所遭遇的实际境地。

共享出行之外,疫情对共享汽车的直接影响可能比共享出行严重的多。要知道,从2018年开始,一度火热的共享汽车行业就迎来了持续至今的倒闭潮,car2go告别中国、麻瓜出行等大批平台陆续倒闭、盼达用车似的各类“押金门”事件......

原本就商业模式受到极大质疑、即便没有疫情也在迎来寒冬的共享汽车行业,它在疫情下的生存空间正变得更加狭窄了。没有司机、没有订单、巨额的车辆与网点、人员成本要继续支出......你猜在之后几个月,又会又多少共享汽车平台会因现金流破裂撑不下去?

再来看看其他共享经济领域。

以Wework为代表的共享办公就不用多说了,它在去年所遭遇的“一地鸡毛”已经让市场对共享办公领域一片看衰,就连软银孙正义都因为Wework的投资而登上了“晚节不保”名录。疫情期间人们连办公室都进不去,就更没人关注共享办公的死活了。

类似的,在旅游、餐饮、住宿一片萧条的背景下,以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空间同样会在业绩上遭遇持续影响;冬天再加上不能出门或减少出门,摩拜单车、OFO等共享单车们自然同样哀嚎一片。而在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基本处于“破产”状态的OFO到底能不能活下去?

再来看看去年还被视作是风口行业的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们,自从去年8月美团也宣布入局之后,共享充电宝领域一度再次战火重燃,而去年下半年至今本该是各大企业摩拳擦掌、重新制定行业格局的时候。

特别是在去年全行业都掀起了共享充电宝“涨价”浪潮、头部企业纷纷宣告实现盈利之后,该行业一度被诟病的种种问题也似乎在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可惜共享经济餐饮故事,一场疫情又将它们的努力打回原点。线下商铺都不开门了,共享充电宝们只能在角落里“积灰”。

近日,小电科技CEO唐永波公开表示,“疫情对公司业务已经造成致命打击”,收入大幅下滑、人员与办公租赁成本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不仅小电业绩堪忧,整个行业也将遭受巨大打击。

作为“三电一兽”中的典型代表共享经济餐饮故事,小电科技的难题可能是所有共享充电宝企业的难题。

好不容易证明了自己是共享经济中唯一可以大面积实现盈利的赛道之后,共享充电宝行业就这样被按下了“暂停键”。

目前来看,在这场共享经济体的持续危机中,每一家相关行业企业都未能幸免。

而反思其中原因,无外乎就是商业模式上的对于线下人流的过度依赖。

要知道,这种过度依赖本可以避免。

一直以来,共享经济平台都特别喜欢打“生态链”的牌,比如在出行领域的“出行生态链”。这其实就是一个解决对于线下人流的过度依赖、开辟更多样化盈利模式的良好思路。

可是这场疫情给各大公司们敲响了强烈的警钟:褪去浮夸宣传口径与市场信心包装之后,平台所谓的共享经济生态链其实一点也不稳固,在线下人流退散之后,共享经济平台就普遍性地难以找到其他营收途径,这是对于平台生存来说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如何规避为线下服务的风险与弊端,如何开拓独立的线上服务,如何将科技、数据的力量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些都是这场疫情留给共享经济企业的经验教训。

3.

不夸张的说,这场危机正在给大量共享经济企业带来一道“送命题”,疫情时间持续的长短将与企业遭受的危机甚至倒闭的数量成正比。

在此过程中,“如何规避对线下人流的强依赖”这样的商业模式思考自然是极大的经验教训,但在此之外,行业的长期隐忧也必须要纳入考量。

一场危机的发生,势必会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思维习惯、消费心理、行业动向等产生巨大的长期影响。回看17年前的非典,那一次危机孕育了国内电商、O2O经济的大爆发,变相推动了淘宝、海底捞、顺丰速运等进入千家万户。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疫情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从持续时间上,都已经要远超非典无疑了,这会不会同样也带来巨大的消费变局?

从乐观的角度,普遍的共识是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短期且有限的。尽管这段时间以来“休克式”的社会防控举措对短期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这些管控措施本来就发生在春节假期期间,所以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被稀释的。

而且从近日开始,全国各地已经在积极地推行复工、复产浪潮,如果全国性疫情持续时间能够就此进入倒计时的话,那么一切都将向着乐观的方向发展。

但从悲观的角度来说,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过长,大量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就将持续暴露,这会导致消费、市场、生产和就业的恶性循环。

另外,即便是本次疫情就此开始消散,部分行业仍然会因为疫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改变而面临巨大的发展风险,其中典型就是共享经济。

经此一“疫”,人们对消费安全和卫生将有更高的要求,现金流和盈利意识更强,销售流通与物流保障将更加稳固,纯在线经济将会持续爆发,私密性、中高端、无接触性的经济体可能将更受青睐。

而这一切,都似乎与过去几年共享经济快速扩张的基础相悖。一直以来,共享经济依靠的都是快速复制、粗放式规模扩张、以烧钱换用户、对线下人流的强依赖而发展起来的。而随着人们更加看好在线、私密、高安全与高标准经济,共享经济的未来“大饼”可能会遭遇无人买单的困境。

对此,共享经济企业不能把自己的未来发展寄希望于疫情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消费补偿性反弹”,因为对于它们而言,首先要撑过这半年的“现金荒”阶段,然后要直面人们消费意识与习惯的改变,还得做好被资本市场持续看衰的准备。

从自救的角度来说,共享经济企业只有真正解决“如何规避对线下人流的强依赖”这道“送命题”,才有可能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危为安。

互联网、科技、商业与传播领域的不明觉厉,都有穿透过去与未来的逻辑相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共享商业学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pplcom.com/post/1919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资本热度不减 共享厨房趔趄前行

资本热度不减 共享厨房趔趄前行

2月22日,继共享厨房品牌黄小递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后,共享厨房品牌熊猫星厨也宣布获5000万美元C轮投资,两家品牌接连的资本运作揭开了2019年共享厨房扩张的大幕。近两年,得力于外卖行业...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行为的转变.DOC

共享经济模式下消费行为的转变.DOC

民办四川天一学院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进入了 “互联网+”时代,这是一种具有 经从交通、住宿等方陎逐渐向更多的领域拓展,对产业的转型和创新都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对共享经济的产生及...

拉萨倍电共享充电宝代理能赚钱吗:免费咨询

拉萨倍电共享充电宝代理能赚钱吗:免费咨询

拉萨倍电共享充电宝代理能赚钱吗:免费咨询 共享充电宝确实可以被认为是共享经济中非常好的一种。虽然此时它们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但它们仍然站在共享经济的蓝海中(如三、四线市场)。因为这还是一片蓝海,自...

共享充电宝租赁合同

共享充电宝租赁合同

共享 充电宝 租赁合同 甲方:河南艾特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公平、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在诚实守信、友好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以下协议: —、...

共享美容院运营模式

共享美容院运营模式

共享美容院运营模式,如今是一个共享的社会,很多项目开始共享化,虽然现在开始共享行业开始不景气,但是对我们的美容院来说,其实是有利的,共享也可以较为加盟,就是将一个品牌的资源来开始分享,人们加盟了品牌之...

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免费软件、开源软件的区别

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免费软件、开源软件的区别

商业软件 商业软件是指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软件。到2000年止,大多数的软件都属于商业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Microsoft Office, Photoshop, Oracle,SQL S...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