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动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共大理州委书记 陈坚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大理、心系洱海。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在洱海边“立此存照”,作出了“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大理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重大使命、提供了根本遵循。时隔五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在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大理、讲到洱海,充分肯定洱海保护治理成效,作出了“希望你们守住守好洱海”的谆谆教导,为大理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精神动力和发展动力。
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洱海保护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最坚定的体现,把脱贫攻坚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最基本的要求,把绿色发展作为践行“两个维护”最紧迫的任务,切实把总书记对大理的关心关怀转化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奋进大理的生动实践,奋力推动大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白州大地发生了全面深刻、鼓舞人心的巨大变化。我们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打造“三张牌”,加快“六大产业”发展,生产总值跨越千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我们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乡村振兴有效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量效齐增,特色小镇创建走在全省前列。我们着力聚焦深度贫困,突出“深度攻坚”和“巩固提升”两大任务,大力开展“顶在前面、干在难处”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两防一抓”工作,全力补短板、强弱项,“两不愁”质量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7%降至0.28%,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重要进展。我们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坚持以洱海保护治理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启动一线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七大行动”和“八大攻坚战”,以超常的举措抓好“三库连通”、环湖截污、生态搬迁、生态廊道建设、“三禁四推”、海东面山绿化等一件又一件在洱海保护治理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工作,建立了“多层级联动、全流域覆盖、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实施了“决策科学果断、措施动态精准、执行坚决有力、作风勇猛顽强、全民共同参与”的攻坚作战模式,铸就了“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洱海精神,构筑了“看得清方向的高度、扛得住挫折的厚度、干得成事情的强度”的洱海格局,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初步遏制住水质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洱海水质均实现7个月Ⅱ类,Ⅱ类水质月份比2015年均增加了1个月,2020年1—4月,洱海全湖水质均为Ⅱ类,洱海水生态发生了积极变化,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我们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十百千万工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创建成功。我们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讲政治顾大局,抓基层打基础,强党建树品牌,抓班子带队伍,守规矩严纪律,扬正气惩腐败,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回望走过的路,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我们走过的每一步、做好的每一件事,无一不是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康庄大道坚定前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狠抓落实的结果。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厚植忠诚维护的情感之基,激发感恩奋进的力量之源,进一步放眼全国看大理,站在全省看大理,立足州情看大理,准确把握“时”与“势”,清醒认识“艰”与“险”,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持续做实“三张牌”,扎实做好四件大事,全力以赴抓经济促发展,在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中体现大理担当、作出大理贡献。
一、坚定不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力开启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大理之美在洱海,洱海之魅在清澈。我们将牢记殷殷嘱托、谆谆教导,保持工作韧劲,接续拼搏奋斗,坚持一手抓洱海保护,一手抓流域转型发展,奋力推进洱海高水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洱海高水平保护。始终把水质目标放在首位,打好保水质防蓝藻攻坚战,确保年内6个月、争取7个月达到Ⅱ类,不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深入实施“八大攻坚战”,努力打造全国湖泊治理的典范。完善提升环湖截污治污体系,巩固“三禁四推”成果,加强“北三江”等入湖河道生态化治理,进一步提升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完成大理“1806小镇”安置房建设,有序开展洱源西湖生态搬迁。突出生态功能,同步提升湿地功能、景观功能、康养功能、旅游功能,提升景观品味,加快推进129公里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建设,努力建成一条高品质的健身步道、康养步道、文化旅游步道。推进海东面山绿化和湿地建设,加快流域矿山生态修复。严控洱海周边取水用水,推进鲁地拉提水置换洱海供水工程建设,抓紧桃源水库、洱海大型灌区等前期工作。加强“智慧洱海”监管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二是推进流域高质量发展。系统调整流域生态、生产、生活布局,强化空间管控和分区管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全面停止海东开发,加快推进大理新区规划建设。坚持以洱海保护倒逼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示范点。抓好文化旅游、绿色有机农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一批国际品牌酒店、高端半山酒店,精心打造杨丽萍艺术大剧院、大理书院等文旅精品,提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能力。三是推进生态高品质建设。管控全域空间,提升城乡环境,绿化国土山川,攻坚污染防治,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加快森林大理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城系统治理。坚决有力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各级调研巡视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零容忍”违法,“无缝隙”监管,“出重拳”惩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围绕“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目标,加快建设美丽县城、美丽小镇、美丽乡村、美丽社区、美丽景区、美丽道路,不断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努力在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中走在前列。
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当前,大理正处于转型发展、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既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挑战。我们将观大势、谋大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抓好“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发展,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一是大抓项目大抓投资。建立“周述评、月调度、季考核”推进机制,实施抓项目“逆向法”“倒逼法”“近战法”,建立项目调度服务、推进责任、比拼考核机制,盯紧项目抓投资,盯紧企业抓生存,盯紧关键少数干部抓落实,营造“项目建设年”浓厚氛围。大抓“五网”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决战决胜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启动大理机场中期改扩建,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抓实滇中引水大理段、宾川海稍水库扩建等工程建设。加快5G推广,加速实施一批新基建项目,建设“数字大理”。二是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加快以“三张牌”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大理共享经济,推动传统动能改造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加快水电铝材一体化基地建设,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培育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催生新领域、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园区经济,推动大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祥云财富、鹤庆兴鹤等重点工业园区创新提升。科学规划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努力将祥云打造成滇西物流枢纽和面向南亚东南亚重要国际物流港。坚持“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思路,做优做强核桃、蔬菜、水果、中药材、乳业及肉牛、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目标,推进“旅游革命”,发展智慧旅游,延长产业链条,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重大文旅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一批高端旅游小镇,擦亮大理旅游名片,守好护好“金字招牌”,推进观光型向康养型转变,推动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三是大抓改革大抓招商。深化电力、政府投融资、国资国企、农业水价、“两区一委”等领域改革,推出更多解决大理问题、创造大理经验的举措。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力争大理机场临时口岸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精准招商,推动一批好企业好项目落地。
三、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强化“军令状”和“交总账”意识,坚持一手抓剩余绝对贫困人口攻坚,一手抓脱贫成果巩固提升,拿出决战的勇气,延续攻坚的势头,坚决打赢高质量脱贫收官战,全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一是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建立“一周一报告、一旬一调度、一月一研判”工作推进机制,持续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人力倾斜和支持力度,加强点对点精准帮扶,全力推动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分类施策补短板,精准攻坚强弱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二是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深入推进“两防一抓”工作,实行“六稳定、六负责”,保持县、乡、村干部和扶贫队伍基本稳定。坚决落实“四不摘”要求,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聚焦“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高质量、得高分通过国家普查。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第一批12个乡镇、25个村试点步伐,启动第二批12个村试点工作,以点带线、以线带片、以片带面,多点发力、全面铺开,打造一批具有大理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典型。四是全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完善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等城乡规划体系,发挥县市的比较优势,增强祥云、宾川、巍山、鹤庆等重点发展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四、坚定不移加强社会治理,努力提升治理能力新境界
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治理能力新境界。一是提升执政能力。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化州委对重大工作的领导,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完善党中央和省州党委重大决策部署推动落实机制,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二是提升民主政治建设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持续完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加快推进依法治州进程。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成果,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三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抓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胜利。四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重大疫情、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
五、坚定不移改善和保障民生,倾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我们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好民生建设,办好民生实事,兜住民生底线,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常态化抓实疫情防控。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学、复商复市复旅,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加大纾困解难力度,着力帮扶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二是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鼓励支持“双创”活动,强化扩大就业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做大就业蛋糕,千方百计增强企业稳定和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大理共享经济,着力解决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三是高质量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量,支持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高水平办学。四是全方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全面启动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州医院改扩建、览海妇产医院建设,支持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建设,加大县域综合医改力度,推行“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健康大理。五是立体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做好提标扩面工作,强化兜底保障,完善救助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加强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深化殡葬改革两年攻坚行动。
六、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展现干事创业新气象
推动大理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关键在落实。我们将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提高管党治党质量,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坚决落实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好巡察工作,深化政治监督。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始终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必修课、常修课,建立长效机制。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敢想敢干再出发”活动,让党员干部来一次思想大洗礼、作风大转变。三是加强组织建设。深化“战斗堡垒工程”“先锋模范工程”“阵地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智慧党建”,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党建+”,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互促共进。四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牢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强化在经济工作、洱海保护、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识别和使用干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大理干部铁军。加强干部教育,努力让各级干部成为各领域的行家里手。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法纪教育,督促党员干部践行“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全面彻底肃清白恩培、秦光荣等流毒影响。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庸懒散”“推脱滑”问题。完善和用好容错纠错机制,为干部撑腰鼓劲。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建设清廉大理。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再出发,感恩奋进担使命,奋力推动大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