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 冀相豹:共享经济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在积极面对各种冲击的同时,如何守正出奇、顺势而为是商业银行在共享经济时代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冲击
共享经济时代下,客户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方式均在发生着巨大改变,对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带来“破坏式创新”。就金融业而言,以P2P网贷平台、互联网众筹等为代表的新金融模式在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资源配置去中介化等方面更具优势,正在对商业银行的金融主导地位发起冲击,加速了金融脱媒趋势;削弱甚至切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联系;挑战了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具体来看:
1.1、加速金融脱媒趋势
在共享经济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极大降低了金融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了金融业务的参与度和透明度。资金供需双方可以使用搜索平台,发布和寻找资金信息,并由双方自己完成融资交易或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转账汇款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共享经济让金融市场成为一张去中心化的“扁平”网络,极大挤压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生存空间,导致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在信贷融资、吸纳存款、投资理财等领域的边界进一步模糊,使其在资产、负债等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脱媒”趋势。例如,P2P网贷、互联网众筹等共享金融模式,将资金方与需求方匹配起来,将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连接起来,将间接金融和直接金融联系起来,客户只要一部移动通讯工具就可以完成贷款的申请、接收、偿清过程,可以完全不需要银行参与,形成了无中介化的金融市场。
1.2、削弱甚至切断商业银行与客户的联系
无论是共享经济还是共享金融,去中介化是核心内容。在共享经济时代,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海量投融资信息数据库,发掘多维度投融资信息,构建线上+线下、标准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投融资信息对接和项目匹配服务,从根本上解决投融资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成为必然趋势,这极大降低了客户对商业银的依赖度,动摇甚至颠覆了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中介的核心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共享经济正在改变着现有的金融消费方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交易、支付等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使得可获性、及时性、便利性、场景化以及可体验性成为金融消费者的主要选择,这导致客户对互联网的黏度和依赖度日益增加,在很大程度上阻隔甚至替代了客户与商业银行的直接联系,削弱甚至切断了商业银行与客户的依存关系。正如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的,商业银行应该深刻意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它正在把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切断,如果一个银行失去了对客户直接的联系,就没办法分析客户的习惯和需求,一个金融机构如果不了解需求的话,它可能是最危险的。”
1.3、挑战商业银行核心业务
信贷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赢利方式。互联网技术降低了金融业的进入门槛,导致传统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边界日趋模糊,大量互联网金融企业遵循互联互通,平等开放、合作共赢的共享精神共享经济商业银行,凭借快速、广泛、低成本等特点,以及在数据信息积累与挖掘、信息传递、信息甄别、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供应链、中小微型企业信贷等投融资领域扩张,在满足被商业银行忽视了的“零星碎片”但频繁发生的小众信贷需求的同时,亦在不断抢夺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资源、替代商业银行的物理渠道,从而对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及盈利空间带来冲击。例如阿里信贷、余额宝等具备灵活、开放、快速等特征的P2P网贷平台和互联网众筹平台的出现,可以轻松触及传统商业银行无法触及或忽视的地方,挤占了商业银行潜在的信贷业务发展空间。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均会造成双面性影响,共享经济在对商业银行带来冲击与挑战的同时,亦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例如产生“鲶鱼效应”,迫使商业银行由被动适应到主动接受共享思维;重视C端需求,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私人定制化服务意识;积极依靠互联网技术推进金融产品开发和服务渠道创新等。
同时,金融服务的本质或者核心在于联结资金的供需双方,促进资金与项目的优势组合,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因此在共享经济时代,决定银行业能否屹立不倒且基业长青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能否在共享经济去中介、重体验、促分享的要求下,以C端为中心,深挖客户的新需求点和自身面临的“痛点”,在恪守金融服务基本规则的基础上,依托信息技术来变革思维、改进管理、创新模式,将金融业务做得更深更透,更好地为消费者和实体经济服务,进而创造出新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2.1、树立“共享化”经营理念,构建共享金融模式
共享金融模式的兴起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资金供需双方可以直接建立联系、达成协议、实现交易,弱化甚至越过了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重视并深入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树立“共享化”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共享化”经营模式,实现资金在规模、风险、收益上的合理配置,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便利性、快捷性、共享性。例如大力自建移动服务客户端,实现对客户的精准定位,有针对性地对目标客户开展业务营销和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和体验式的金融服务;发展并创新O2O模式,实现线上金融服务与线下客户需求的有机结合;强调C发端,从客户的视角看市场,与数据库或软件开发公司等开展战略合作,成立专门的研发团队,拓展P2P网贷、互联网众筹等新金融模式。
2.2、建设信息化银行,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信息是金融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共享经济正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弥合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而动摇了商业银行的生存根基。为此,作为数据密集型和数据依赖性行业的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已有海量数据积累的优势,主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数据处理模式,提高挖掘、分析、利用数据的能力,积极向信息化银行转变。这要求商业银行不但做到及时有效地发现、追踪客户的新需求点,并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又要依托信息平台的数据,加强对客户信用信息的搜集、甄别和整理,研究分析客户在重复博弈的交易环境下的信用程度,建立完善的信用识别系统和认证机制,实现对客户的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管理,建立信用融资体系,增加风险评估预测能力。
2.3、积极构建并融入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生态圈
在共享经济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挑战者是互联网企业,最有利的合作者也恰恰正是互联网企业。商业银行强化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生态圈,不仅可以共享商户资源、客户信息和跨界人才,还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对商业银行来说,借助互联网企业积累的数据库,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优势,不仅可以打造在线服务平台,有效发掘新客户群,降低零售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和收益,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加强对线下网点的智能化改造,发挥物理渠道在客户辅导、业务拓展、服务展示等方面的特有优势,为线上业务提供重要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业务的协同发展。目前浦发、兴业、中信、广发、光大等股份制银行已与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而恒丰银行与蚂蚁金服就合作搭建银银平台、建立互联网金融战略合作长期机制等方面达成共识。
2.4、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
共享经济时代下的金融服务对象的主体正逐步转向数量庞大、但单体需求量有限的小众“长尾”客户。随着客户特性的变化,共享思维将向金融领域全面渗透,并改变金融服务的理念和模式。为此,商业银行应以C端为中心,以客户新需求为标准,从“交易主渠道”向专业化、多元化的“私人定制化金融服务平台”升级,打造线上与线下互动协同、交叉引流,形成多场景、全触点的O2O价值链和完整的金融生态圈,实现任意一点接入、全程响应的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新的服务模式,增加客户对银行整体服务的黏性和依赖性,以便积极应对金融托媒带来的压力。同时保持平台的开放性,推进与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和业务联盟,产生新的、更强大的聚合效应,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全流程的价值链条共享经济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资金流、信息流服务以及全场景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享、互补发展的协同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 顾秋实:《共享经济与金融行业的未来》,载《TechCrunch中国》2015(1)
[2] 胡群:《跨界合作:银行积极拥抱互联网企业》,载《经济观察网》,2014(12)
[3] 胡世良:《运营商玩转互联网金融: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载《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2014-09-15
[4] 姜建清:《从银行信息化到信息化银行》,载《中国银行业》,2014(11)
[5] 姜欣欣:《共享经济的优势和影响》,《金融时报》,2015-10-12
[6] 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7] 库尔特•马茨勒:《分享经济来了,实体经济该怎么办呢?》,《新媒体》,2015-03-17
[8] 李麟等:《互联网金融生态:基于生态视角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9] 马蔚华:《第三方支付最可怕的是断了银行和客户的直接联系》,载《凤凰财经》,2014-05-10
[10] 彭文生 张文朗 孙稳存:《共享经济是新的增长点》,载《银行家》,2015(10)
[11] 彭文生:《共享经济如何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载《价值中国》,2015(10)
[12] 祁妍:《浅谈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载《东北新闻网》,2014(11)
[13] 姚余栋:《共享金融大变革时代金融理论有了突破点》,载《上海证券报》,2015(9)
[14] 张孝德、牟维勇,《分享经济:一场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6)
[15] 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载《商业银行》,2014(1)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