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太阳鸟时评:打造“共享经济”网络 释放乡村振兴活力
河南省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沿村道向上,路边写意墙上的水彩画五颜六色,大河、群山栩栩如生;推门入户,曾经老旧的民居,如今经过整修,外观既保留旧屋感觉,陈设布置又富有现代气息。
这座“手绘村”,在三四年前,还是贫困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2016年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27.2%。然而依靠“手绘”产业,让三合村的村民吃上了“产业饭”,并且随着手绘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民俗、文创等经济活力还将进一步被激发,“共享经济”的网络将会越织越大、越织越密,成为推动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从“手绘村”的致富启示也可以看到,挖掘特色产业、培养致富带头人发挥“头雁效应”,链接信息技术共享生态红利等对共建“共享经济”都至关重要,只要做好这些就能真正依靠“共享经济”走出乡村特色发展道路。
挖掘生态产业,做强特色经济。对于乡村而言,其特色主要表现为绿水青山、非遗文化、传统工艺等。要做好特色产业,就要立足实际,从优势特色出发,“嫁接”相关产业,或是依托古朴自然的原生态古村落景观发展写生经济,或是依靠湿地生态发展观鸟经济,或是利用奇峰异水发展旅游经济,真正把绿水青山保护起来、利用起来,让其成为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这也要求相关党员干部不仅要大力推动生态保护,更要利用生态资源走好绿色发展道路,让绿色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力量。
壮大人才队伍,激发内生动力。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无论是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头雁效应”,还是致富带头人发挥“带头作用”,都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因此,不仅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将基层干部、致富能力、技术能人培育起来,还要利用产业项目、良好创业生态、发展平台将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创业人才吸引进来,同时,还要通过面对面讲经验、手把手传技术共享经济体育,将当地群众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切实激活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链接信息技术,做好共享经济。随着特色产业的发展,强链延链也会逐步落实。一个特色产业随着其本身发展以及资源链接,产业发展的网络必将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大,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服务上“云”、产品上“网”。借力跨越时间、空间优势,助力乡村产业链接市场需求,实现“按需生产”,也让农特产品实现网络推广,拓宽销售渠道,同时,不仅利用网络平台关注农特产品本身,还要提升乡村本土的“吸睛力”共享经济体育,借此发展观光经济、民宿经济,以及带动一些旅游特色服务等,切实做大共享经济的蛋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四川新闻网特约评论员 胡臣臣)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