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热烧至万亿婚恋市场
继共享单车、共享住宿、共享充电宝、共享服装后,近日又出现共享单身。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新一轮资本蜂拥的“风口”。然而,有些共享项目在大浪淘沙中淘汰,共享经济看似疯狂的背后也引来诸多质疑声。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共享行业已经深陷“烧钱战”,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家共享企业最大的短板。有钱者生、无钱者死,是这个行业最生动的诠释。
“共享”热已延续到婚恋市场。
近日,前百合网联合创始人慕岩宣布已经独立创业“一号媒婆”的项目,通过共享媒婆身边的单身资源,解决广大青年男女终身大事。据悉,一号媒婆已获700万元天使融资。
共享单身怎么玩?体验如何?实际效果怎么样?花式共享热潮下,共享单身能否成为下一个资本宠儿?在国内在线交友婚恋网站的发展模式已经成熟的情况下,共享单身的进入是否会对婚恋市场造成影响?
体验
媒婆单身两种角色自由切换
单身怎么共享?记者实际体验了共享单身平台“一号媒婆”的玩法。
一号媒婆有微信端和App两种体验方式,记者下载了“一号媒婆”App。
进入产品,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媒婆和单身。用户可以同时拥有媒婆和单身两种身份,进行自由切换。
注册媒婆只需上传头像,填写职业,然后就是建立自己的单身团了。注册“单身”身份首先需要基本填写年龄、身高、星座、职业,进一步完善需填写学历、收入,是否购房、车,以及择偶条件、内心独白。
媒婆注册完成后,可转发至朋友圈或发给单身好友进行单身团招募;单身用户注册进产品后,要申请进入某个媒婆的单身团。
遇见喜欢的人可以心动或直接申请加微信,申请加微信时要给对方媒婆打赏话梅糖,对方同意你的申请后则双方互换微信号。
一位武汉90后女大学生用户对记者说:“"媒婆"两个字就颇具游戏身份的代入感,还有收益。刚开始玩,用媒婆的身份转发,很快就有5位朋友响应加入我的单身团,兴致满满的给他们写上推荐语。我的单身朋友收到心动,系统也会立即发个通知给我,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不过,新奇劲过后,就失去了继续扩大单身团的兴致。”
在熟悉媒婆玩法后,她又申请了单身,不过她表示,单身没有媒婆好玩,“"朋友推荐"”连续三天给我推荐的前20位,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给人一种没什么人参与的感觉。”
模式
在线婚恋交友平台运营模式的一种补充
在一番体验和对用户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种新型的交友方式有新奇点,依赖于微信朋友圈能在短时间内吸引用户,参与感十足。但新奇劲过后,需要不断的反馈和打赏才能维持用户活跃度。
“一号媒婆”创始人慕岩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年轻人一般认识新朋友的方式,大都是聚会时每个人都带些自己的朋友来,很多人的男女朋友都是通过朋友介绍来的。一号媒婆就是把这种熟人社交模式搬到网上。”
世纪佳缘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共享概念的大热催生了诸多概念性产业,相对而言,婚恋用户确实需要共享概念中的人脉分享,从而拓宽自己的择偶圈新共享经济广告语,但共享的边界有多宽还需要用户市场来证明。
“共享模式解决的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当前适婚人群面临的交友圈子窄、没有时间社交以及在线交友信任问题,共享经济和婚恋结合的模式刚好都能有效解决。”易观智库婚恋研究分析师杨欣对长江商报记者说。
世纪佳缘表示,“一号媒婆”这种共享型交友模式其实是对现有的在线婚恋交友平台运营模式的一种补充,并不会猛烈冲击目前已有的在线婚恋交友模式。
杨欣认为,共享单身只是一种引入熟人圈子的介绍对象的模式而已,早前也已经有“人人红娘”类似的应用出来,是一种婚恋社交的玩法,会吸引小部分人,但主流用户可能会较于局限在互联网白领人群,更谈不上对在线婚恋社交平台的冲击,在线婚恋本身就有很多玩法。
优势
解决传统交友婚恋诸多痛点
据了解,一号媒婆App上线仅两个月,依靠朋友圈自然传播20多万用户,有7万人当媒婆。
一号媒婆相较传统在线交友婚恋平台的优势体现在哪?慕岩介绍,国内婚恋领域已经具有良好的盈利模式,婚恋交友市场的玩家也不少,但是市场痛点依旧存在:运营成本大、资料真假难辨、匹配不准确、低留存率与低活跃度。尤其是获客和生命周期如果能改变,婚恋的天花板才能突破。
一号媒婆的产品逻辑是“媒婆驱动式”。传统的婚恋网站都是靠用户主动注册获客,不仅在传播上基本为零,而且获客途径也主要依赖广告。一号媒婆则借助微信社交分享功能实现获客。对于媒婆而言,出于好奇心、八卦、小利益等符合人性的驱动点,媒婆会主动传播,并且这个话题能在朋友圈里形成话题和裂变式传播,大大降低获客成本。
由于婚恋交友这一需求本身的特点,导致婚恋社交平台的用户黏性相对其他泛社交类产品偏低。传统的婚恋社交平台的“配对式”服务,会导致一旦用户成功牵手,会立刻离开平台的尴尬局面。一号媒婆首先开启了媒婆和单身用户“双身份”模式,丰富用户需求,提高用户留在平台上的机会。
此外,平台上媒婆和单身团之间形成的社交关系网,可以在技术上通过“圈层计算”实现更加精准的配对,增强用户体验,以此增长用户生命周期。
不过,在采访中,一些用户坦言,微信好友中很多只是认识而已,把这样的好友拉进了单身团,媒婆写的推荐语、单身的基本资料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前景
未来线下增长机会多于线上
截至2015年,中国单身人口达到2亿。目前,市面上流行着一个计算婚恋交友市场规模的公式,或许可以一窥这个市场的规模:2亿(单身人口)×10%(付费意愿)×1200元(会员年费)=240亿元。但如果从整个婚恋市场来看,整个规模远远超过1万亿元。
资本在婚恋行业的作用是怎样的?“婚恋产品本质还是如何让用户更高效的建立沟通连接和匹配,产品和用户体验才是最重要的。资本可以更快的帮助企业实现他们的想法,无论是技术的升级、产品的优化还是生态圈的迅速投资并购、产业链的整合,但终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杨欣表示。
杨欣认为,中国的互联网婚恋市场争夺的关键在于,结合内容提高用户粘性,拓展衍生服务“杠杆式”扩大市场规模。目前婚恋市场呈现群雄割据的局面,还未出现绝对意义的领导者,但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开始明显新共享经济广告语,未来线下的增长机会多于线上。
泡沫化显现 共享经济亟须立法监管
长江商报消息 ofo获超7亿美元E轮融资,摩拜获超6亿美元融资,共享行业深陷“烧钱战”
本报记者 江楚雅 实习生 欧阳靖雯
出行领域、充电领域、住宿领域、服装领域……共享经济已渗透到生活多个领域。然而这么多的共享项目,并不是每一个都成功。有些在大浪淘沙中淘汰,有些刚出生就夭折,还有些更是打着共享旗帜的伪命题,共享经济看似疯狂的背后也引来许多质疑声。
7月6日,ofo宣布完成E轮融资7亿美元;6月13日,悟空单车官微称正式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共享行业已经深陷“烧钱战”,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家共享企业最大的短板。有钱者生、无钱者死,是这个行业最生动的诠释。例如摩拜单车最近再融资的6亿美元,看似很多,但在不按套路出牌的行业,无异于“杯水车薪”。共享本身似乎已成为烧钱引流的一个“工具”,这不但与共享经济的本意渐行渐远,而且也危及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共享经济涉及多个领域
出行领域可以说是共享经济最火热也是最集中的领域,除了已经成长为独角兽的滴滴,还有以下几个细分行业:共享单车(摩拜、ofo、酷骑、牛拜、HelloKitty);共享电单车(西游电单车、7号电单车、小蜜电单车);共享汽车(TOGO 、Gofun、环球车享、零派乐享);共享车位(有车位、悦停)。
最近兴起的共享充电领域,通过大范围的铺设充电桩或充电宝,让用户以租代买,能更加方便地解决电力不足的需求。主要有两种模式:针对汽车的共享充电桩(E约充电、电庄充电),针对手机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街电、Hi电)。
通过链接空闲房屋资源和用户,创造经济价值的共享住宿领域(小猪短租、途家、 蚂蚁短租),基本模式主要为C2C和B2C,还有传统的房屋中介,深度介入房源,为用户提供短租服务。
主要服务于女性,将名牌服装或名牌包,通过包月或按件出租给个人用户并收取租金的共享服装领域(多啦衣梦、女神派、衣二三)才刚刚开始起步。
基于LBS的定位系统,发掘附近有时间、愿分享的民间厨艺达人,通过配送、上门自取等方式的共享厨房(回家吃饭、妈妈的味道),给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安心饭菜。
跨平台“借鉴”项目的共享雨伞(魔力伞、JJ伞、共享e伞、春笋),这一类的领域玩家以分时租赁为主,采取B2C的模式,在地铁站点、商业区、居民区、校园、酒店等提供雨伞的共享服务。
商场、影院角落随处可见的迷你KTV和共享按摩椅则是共享休闲领域的“受宠”项目。
除了上述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共享项目,还有许多共享形态正在成长或即将萌生。
共享经济成新一轮资本蜂拥“风口”
共享经济新形态不断涌现,并成为新一轮资本蜂拥的“风口”。今年上半年,单车、雨伞、充电宝等共享经济项目频获巨额融资。
6月,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7月6日,ofo宣布完成E轮融资7亿美元,刷新行业融资纪录。
此外,雨伞、充电宝也变成资本追逐对象。仅在今年5月份,就有不少企业宣布获得融资:5月4日,聚美优品以总额3亿元现金,投资“街电”充电宝项目;5月10日,共享充电宝“云充吧”获得2500万元A轮融资,由友宝领投;5月28日,共享雨伞“JJ伞”对外公布已获得昂若资本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估值5000万元。
共享服装领域融资轮数最快已经到达B轮,单笔融资最高为2000万美元;共享住宿领域最快已经达到E轮,单笔最高融资为3亿美元;共享厨房领域最快已经达到C轮,单笔最高融资为数千万人民币;
谈到资本对于共享经济的狂热,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坦言:“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充满着不确定性,因此大量资金涌入共享行业并不难理解。逐利是资本的本能,通过跟风炒共享经济概念后,一般能够及时获利退出,但投资也有可能会打水漂。”
共享雨伞等被疑共享“伪命题”
这么多的共享项目,也有不少失败案例。
6月13日,悟空单车官微发出通告称:悟空单车正式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并开始成立善后小组对已投放车辆及已交定金用户进行退款处理。这家共享单车品牌在在2017年初创立,并且只对重庆地区进行了投放,至宣布倒闭之时,其创始者称已共计损失上百万,向市场投放出去的数千辆单车大多数不见踪影。
跨平台“借鉴”项目,以共享雨伞为例,共享雨伞出现不久,就遭遇了尴尬的局面。据报道,3万把共享雨伞被投放在南昌的地铁口、公交站台、通道以及街道护栏,半个月后,共享雨伞在南昌各个投放点全部消失不见;在杭州上市短短1天内就惨遭下架,不仅遭到城管怒对,还面对着非高频、非刚需、丢失快、盈利难等问题。
共享充电宝的质疑声最大,业内普遍认为共享充电宝并非一个完善、成熟的商业模式,它所能供给的充电宝租赁业务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刚需,而且试图通过铺量进行流量变现的模式也经不起市场的推敲。
上述都被质疑是共享“伪命题”。事实上,共享经济起源于国外,国外的共享经济创业公司主要是提供平台,链接空闲资源和用户。从目前来看,中国的“共享经济”创业和国外有一些区别,国内的创业公司主要是通过B2C的模式,从产品端出发,通过大量铺设产品,让用户以租代买,其商业的核心本质还是以分时租赁为主。
而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对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但在国内的共享市场,却因人为制造大量闲置资源而造成浪费和混乱,与共享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位经济观察师指出,共享经济是移动发展的趋势,的确给大众生活带来很多好处和方便,当然弊端也必定伴随,只是尚待成熟。随着历史车轮前进也一定会成熟并且有标准规划,新生事物总是利弊共存,符合发展规律的一定会存在,不符合的也一定会被淘汰。
专家观点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共享经济热潮背后
是资金过剩、创意缺乏
长江商报: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新业态,已成为新一轮资本关注“风口”。应该怎样看待这一轮共享经济的发展?
宋清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从住宅到公交站台、地铁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大难题,共享单车的出现则正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这是共享单车出现以及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它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还处于跑马圈地和乱象频发的阶段,不但看不到成熟的商业模式,而且也看不到具有模式探索能力的企业,资金问题已成为困扰各家共享单车企业最大的短板。
长江商报:从目前来看,共享经济有无泡沫化现象,有没有出现过度共享的情形?有哪些伪共享?
事实上,共享经济热潮的背后是市场资金的过剩和创意的缺乏,共享经济泡沫化、过度共享、伪共享充斥市场的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对社会闲置资源进行再次调配,从而让大众廉价即可享用这些资源。但共享雨伞、充电宝等,却是统一采购的商品,然后通过缴纳押金、按时租赁的形式,给人民使用。这与共享经济的本质相去甚远,是纯粹的租赁商业行为,是典型的“伪共享”。
长江商报:政府应该怎样引导共享经济发展?监管怎样做到“包容审慎”?
宋清辉:当前政府亟须对共享经济进行监管,并通过立法的方式,引导共享经济健康发展。在对共享经济立法的过程中,只有跳出现有法律规制的“窠臼”,才有望使监管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手机浏览,点击图片保存二维码到相册,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选择本二维码图片就可以进入,电脑端微信“扫一扫”二维码,进入找聊天搭子平台,里面有找饭搭子、找对象、找陪伴服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