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共享经济正文

又又又涨价,共享单车集体焦虑,靠涨价扭亏?

本报讯 共享单车平台摩拜继今年3月宣布在北京试行涨价之后,又于近期调整在上海、深圳、佛山、厦门和广州5地的计费规则。而在此前,哈啰、滴滴旗下的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也先后宣布在多地涨价。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的背后或许是,经历了无序扩张和资本退潮之后,行业迫切需要盈利的焦虑。面临高企的运营成本高企,和每年巨额的亏损,如今的共享单车失去了资本支持,如果不盈利就很难生存。

那么,通过涨价,共享单车就可以扭亏实现盈利吗?

01

共享单车行业陷盈利焦虑

三个月前,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进行了一次涨价。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摩拜在上海涨价后,其他城市会很快涨价,而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也会迅速跟进。

短短几个月时间,共享单车多次涨价,这背后折射出行业迫切需要盈利的焦虑。共享经济热潮过后,共享单车没有得到资本的持续支持。在共享单车行业第一次集体涨价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失去了资本支持后,共享单车如果不盈利就很难生存。

对于涨价,摩拜方面称是为实现健康可持续运营。其在被美团收购后,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共享单车平台每个月的运营成本高达6亿元。摩拜去年收入15亿元,亏45.5亿元,占到美团总亏损额的一半。

不难想象,如果持续亏损,摩拜将成为美团的一个大包袱。

从这两次的涨价,再到颜色更换为美团黄、绑定美团账号,表明摩拜正在逐渐成为美团本地生态系统中的一支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可持续盈利,并且需要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意。

事实上,除了摩拜外,哈啰单车、滴滴旗下的青桔单车和小蓝车,都在亏损。不过,相比之下,摩拜对盈利的需求比哈啰和滴滴旗下的单车要更迫切一些,毕竟美团也在亏损,如果摩拜单车业务再亏损,这对美团而言是一个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共享单车从大规模投放到精细化管理,先后多个企业加入竞争,押金频繁被曝出难退等问题,盈利空间越来越小,调价是“自救”的手段之一。

和此前调整时长费相比,此次涨起步价似乎来得更直接。

据测算,按照正常的骑行速度,一公里的距离骑车大约5-10分钟,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因此,大多数用户消费的都是起步费,而很少使用至支付时长费的阶段。所以,无论怎么调整时长费,都很难增加营收。

02

涨价能否实现扭亏?

经过了野蛮式发展过后,共享单车行业正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从商业角度来说,盈利对于巨额亏损的共享单车行业非常重要。原本靠用户押金进行的类金融业务模式被监管堵塞,在没有找到其他的营收模式前,涨价或许是共享单车生存的唯一选择。

但单靠涨价能让共享单车扭亏为盈吗?

据共享单车网算过一笔账:

一辆摩拜自行车的成本在数千元。以一辆自行车每天被使用10次,每次使用时长都小于15分钟来估算,每日单车收入为22.5元。这么算来,单单考虑要收回自行车的成本,就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

同时,考虑到雨天、寒冬和酷暑的使用率大幅降低,实际收入会比估算收入大打折扣。

而成本方面,除了自行车成本之外,APP流量费、公司运营支出及自行车运维和折旧,都将大幅增加公司的成本。

如此算来,在用户使用率不下降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可持续盈利,即使以当前涨价后的价格水平,共享单车要实现扭亏为盈仍然不容易。

这样是否可以推测,共享单车想要盈利,要么找到其他的盈利模式,要么继续涨价?

就目前来看,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说共享单车年内还有可能会有第三轮,或者是第四轮涨价。而如此一来,是否又陷入了用户流失的悖论?

03

共享单车还有未来吗?

事实上,盈利问题一直是共享单车的魔咒。单纯依赖自行车租赁业务的涨价无法维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也正是因为当前的种种困境,不少人开始担忧和质疑共享单车,甚至整个共享经济的未来。

作为流量入口,共享单车的存在有其合理的意义。经过了野蛮生长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如今共享单车的战国时代已经结束,转而开启的将是一个大国争霸的时代。

腾讯、阿里等巨头曾投巨资争夺共享单车的控制权,或许看中的并不是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而是在大数据时代下,这些平台背后的客户资源和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主要包括用户骑行记录、位置信息等能够反映用户活动的数据。

有人猜测,互联网巨头布局共享单车,可能是因为新零售时代电商企业回归线下销售的需要。国外的亚马逊,国内腾讯、京东、阿里纷纷投资线下商超,如盒马生鲜、超级物种、京东超市、天猫无人超市……以往互联网上的电商争斗,现在正在向线下延伸。

在新零售时代,电商企业要做线下销售,销售层面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把线上积累的客户引导到线下消费,这样才好打通线上线下隔阂。

在现实操作层面,这些电商巨头们无法找到线上他们很熟悉的客户。通过对用户的浏览记录、搜索记录、购买记录等数据做分析,这些电商平台很容易了解用户的购买习惯,但是他们却还是无法得知线下这些用户的生活轨迹,比如,到哪去上班,中途经过哪里,喜欢光顾什么样子的实体商店。缺少这些信息,新零售企业就不知道把他们的商店开在哪个位置合适,什么样的装修风格符合客户审美。

当然,把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战略储备、留存和供养,或许也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无奈选择。

无论是从投资人角度,还是从共享单车本身来说,如果要保持长期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盈利问题。如何将线上线下的流量和场景延伸打通,且形成导流需求,培育新的盈利模式,这个在目前整个行业都还很茫然。

举报/反馈

评论